1 粗苯加氢工艺路线的分析与比较 1 粗苯加氢工艺概况 1.1 Axens 气液两相加氢技术 美国的 Axens 气液两相加氢技术采用两段加氢技术。粗苯脱重组分后由高速泵提压进入预反应器,进行液相加氢反应。双烯烃、苯乙烯、二硫化碳等容易聚合的物质在 Ni-Mo 催化剂作用下加氢变为单烯烃。由于预加氢反应为液相反应,能有效抑制双烯烃的聚合。预反应产物经高温循环氢汽化后,通过加热炉加热到主反应温度进入主反应器,在高选择性 Co-Mo 催化剂作用下进行气相加氢反应,单烯烃经加氢生成相应的饱和烃。硫化物(主要是噻吩)、氮化物及氧化物被加氢转化成烃类、硫化氢、水及氨,同时抑制芳烃的转化,芳烃损失率应<0.5%, 反应产物经一系列换热后分离,液相组分经稳定塔将HZS、 NH3 等气体除去,塔底得到含噻吩<0.5mg/kg 的加氢油。由于预反应温度低,且为液相加氢,预反应产物靠热氢汽化,需要大量高温循环氢,循环氢压缩机相对较大,还需要 1 台加热炉。 1.2 Uhde 低温气相加氢技术(KK 法) 德国的 Uhde 低温气相加氢技术(KK 法),是由德国 BASF 公司开发、Uhde 公司改进的粗苯加氢精制工艺。粗苯经高速泵提压后与循环氢混合进入连续蒸发器,抑制了高沸点物质在换热器及重沸器表面的聚合结焦。苯蒸汽与循环氢混合物进入蒸发塔再次蒸发后进入预反应器,双烯烃、苯乙烯、二硫化碳等容易聚合的物质在 Ni-Mo催化剂作用下,在 190~240℃加氢变为单烯烃。然后进入主反应器,2 在高选择性 Co-Mo 催化剂作用下进行气相加氢反应,单烯烃在此发生饱和反应形成饱和烃。硫化物(主要是噻吩)、氮化物及氧化物被加氢转化成烃类、硫化氢、水及氨,同时抑制芳烃的转化,芳烃损失率应<0.5%。反应产物经分离后,液相组分经稳定塔脱除 H2S、NH3等气体,塔底得到含噻吩<0.5mg/kg 的加氢油。 1.3 Litol 高温、高压气相加氢技术 Litol 高温、高压气相加氢技术是由美国胡德利公司开发、日本旭化成公司改进的轻苯催化加氢精制技术。粗苯经预分馏塔分离为轻苯和重苯残液。为抑制结焦,预分馏塔采用真空蒸馏,塔底再沸器采用降膜再沸器,并向粗苯原料中注入一定比例的阻聚剂。轻苯经高压泵送入蒸发器与循环氢气混合后进入预反应器,在约6.0MPa、 250℃左右、Co-Mo 催化剂作用下,除去高温时易聚合的不饱和组分(苯乙烯等)。然后进入主反应器,在约6.0MPa、 620℃左右、Cr2O3 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脱硫、脱氮、脱氧和加氢脱烷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