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1. 微生物:通常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群微小生物的总称。(荚膜或大荚膜) :粘液状物质具有一定外形,相对稳定地附着在细胞壁外,厚度:>μ m(鞭毛):从细胞质膜和细胞壁伸出细胞外面的蛋白质组成的丝状体结构,使细菌具有运动性。4. 菌落:将单个细菌细胞接种到适宜的固体培养基中, 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细菌迅速的生长繁殖,经过一段时间后,可在培养基的里面或表面聚集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的子细胞群体,称为菌落。5. 假菌丝: 酵母菌进行芽殖后,长大的子细胞不与母细胞立即分离, 并继续出芽生殖,细胞成串排列,这种菌丝状的细胞串就称为假菌丝。6. 出芽痕和诞生痕:酵母出芽繁殖时,子细胞与母细胞分离,在子、母细胞壁上都会留下痕迹。在母细胞的细胞壁上出芽并与子细胞分开的位点称出芽痕,子细胞细胞壁上的位点称诞生痕。7. 病毒:是一类不具细胞结构,具有遗传、复制等生命特征的微生物。8. 病毒粒子:完整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又称病毒体。9. 烈性噬菌体:指感染宿主细胞后,能够使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10. 温和噬菌体(或溶原性噬菌体):噬菌体感染细胞后,将其核酸整合到宿主的核 DNA上,并且可以随宿主 DNA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在一般情况下,不引起寄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11. 噬菌斑:将少量噬菌体与大量敏感菌混合培养在营养琼脂中,在平板表面布满宿主细胞的菌苔上,可以用肉眼看到一个个透明的不长菌的小圆斑,称为噬菌斑。12. 原噬菌体(或前噬菌体) :即整合在宿主核DNA上的噬菌体的核酸。13. 溶原性噬菌体:同10 14. 营养(或营养作用,nutrition):微生物从外界摄取对其生命所必须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以满足正常生长和繁殖需要的一种最基本的生理功能称为营养。15. 碳源( carbonsource ):凡是提供微生物营养所需的碳元素(碳架)的营养源,称为碳源。16. 氮源( nitrogensource):凡是提供微生物营养所需的氮元素的营养源,称为氮源。17. 迟效氮源: 蛋白氮必须通过水解之后降解成胨、肽、氨基酸等才能被机体利用,这种氮源叫迟效氮源18. 速效氮源:无机氮源或以蛋白质降解产物形式存在的有机氮源可以直接被菌体吸收利用,这种氮源叫做速效氮源19. 能源:指能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最初能量来源的营养物或辐射能。20. 生长因子( growthfactor):是一类对微生物正常代谢必不可少且不能用简单的碳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