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心力衰竭的治疗汕尾市人民医院ICU 杨建民一、概述为什么要讲心衰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阶段,60-70% 心衰是因冠心病引起的。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临床对AMI 早期的有效干预使更多的病人存活,心力衰竭的发病率日益增高。虽然我们多次讲过这个题目,但在临床中, 尤其是一些新医生还是有许多的疑问,所以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再次温故而知新吧。二、什么是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指在静脉血液回流正常情况下,由于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使心脏泵血不能满足全身组织代谢所需的临床综合征。三、心力衰竭的病因从病理生理基础而言,可分为:(一) 原发性心肌损害 (心肌衰竭 ) 1. 节段性或弥漫性心肌损害:如心肌梗塞、心肌缺血、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及结缔组织疾病所致的心肌损害导致慢性心肌衰竭。2. 心肌原发或继发性代谢障碍:维生素B1 缺乏、糖尿病性心肌病、心肌淀粉样变性。(二) 心力衰竭 (泵衰竭、负荷过重 ) 1. 压力负荷过重: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等所致的收缩期阻抗增高的情况。2. 容量负荷过重:(1) 瓣膜返流性病变:二闭、主闭、三闭。(2) 心内外分流性疾病: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 (3) 血循环加速:如甲亢、慢性贫血、动静脉瘘等。四、哪些情况下易发生心衰:(诱因) 1. 感染;2. 心律失常 (特别是房颤等室上性心动过速);3. 血容量增加;4. 精神负担:情绪激动,精神压力过重;5. 心脏负荷加重:妊娠、分娩;6. 合并甲亢、贫血、肺栓塞;7. 气候急剧变化;8. 治疗不当:如洋地黄中毒,使用对心功能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如β -受体阻滞剂,奎尼丁、异搏定等。五、心力衰竭的临床类型(一) 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 :急性心衰以左心衰为常见,发病急,常有诱因,主要表现为急性肺水肿。慢性心衰呈慢性经过以右心衰或全心衰常,其间可有好转和急性加重,2 大多伴有水钠潴留、内脏淤血和水肿。(二) 按心力衰竭的发生部位 :1. 左心衰:特征是肺淤血。2. 右心衰:特征是循环淤血。3. 全心衰:上述二者皆有。(三) 按功能来分 :1. 收缩性心力衰竭:特点是心腔扩大,收缩末期容积增大,射血分数降低。2. 舒张性心力衰竭:特点是舒张期心室充盈受损,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减少,心室压力的容积曲线向左上方移位。多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主动脉瓣狭窄、 肥厚性心肌病等。3. 混合性心力衰竭:收缩性舒张性发病例数60%-70% 30%-40% 心衰病程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