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信息不对称问题讨论摘要:在中国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信息不对称,这种不对称会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最终导致资本市场紊乱,运行困难。本文论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理论框架,包括信息经济学中信号传递、委托代理激励和声誉机制三个理论,同时指出了实践中解决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包括完善信息披露、设计最优的委托代理合同以及建立声誉机制等。关键词:信息不对称 信号传递 委托代理 声誉0 引言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的关系属于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投资者具有相对信息劣势,是委托人;上市公司具有相对信息优势,是代理人。上市公司出于自利目的往往会隐藏行动或信息,导致投资者的逆向选择,使得质量好的上市公司难以立足,而大批问题公司涌入市场,最终导致资本市场难以健康稳定的进展。这一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将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保证资本市场持续稳定进展。1 现状分析 根据事前隐藏和事后隐藏可以将信息不对称的后果分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1.1 逆向选择 投资者认为,公司发行新的股票是因为股票市场高估了股票价值,当股票价格低于其价值时,公司是不同意发行新股的。发行新股被看成是公司价值的“利空”信号。因此,经营业绩优良的上市公司更多是通过内部积累或债务融资,这就形成了证券市场的“逆向选择”。在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上,发行股票融资只占企业外部融资很小的比例,其重要性排在银行贷款和债券融资之后,根本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此外,在中国证券市场上还存在一种特别的“逆向选择”,即在原有的审批制体制下,由于分配额度存在限制,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出于地方保护主义考虑或者深受当地企业“寻租”的影响,使得上市公司的质量很难把握,造成一大批问题公司进入市场。1.2 道德风险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道德风险的表现主要有:首先,上市公司更改募集资金的投向。其次,上市公司管理者工作努力程度难以评估却能猎取高额收益。再次,上市公司隐瞒重大信息不予披露、控制信息公开的时机甚至捏造虚假信息等。这三种道德风险当中,又以第三种最为普遍也最为严重。具体而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会计信息失真严重:(1)文字模糊,任意歪曲公司实际经营业绩。(2)上市公司的业绩预测和实际的误差太大,散布虚假信息。(3)公司会计报表项目不真实。特别体现在待摊费用、递延资产、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