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中国节水农业现状及前景2024 年我国水资源总量达 27462.5 亿立方米,同比 2024 年下降4.5%。且我国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衡,以西北为代表的全国四分之一省份面临严重缺水问题,这些省份人均年均淡水资源量少于 500吨,不足世界平均水平 1/12,水资源短缺情况异常严重。而农业用水是我国用水的绝对大头,根据水利部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农业用水总量达 3807 亿立方米,占全社会用水需求的 62%,即我国大部分供水都用在了农业灌溉上,这一占比远高于发达国家50%的农业用水比例。这表明目前我国农业灌溉用水效率总体不高,高效节水灌溉率仅 25%左右,远低于国际先进水平。节水农业作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进展等方面,具有其他措施无法替代的作用。在农业灌溉中实施节水农业技术,可以减少水分的深层渗漏和无效蒸发损失,达到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农业用水量、节约灌溉用水的目的。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加剧、干旱灾害频发,使农作物减产严重,这对加大节水灌溉投入力度、大力进展微灌滴灌技术提出了现实和迫切的需求,也为节水灌溉行业的进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24-2024 年》提出,至 2024 年全国节水灌溉面积达到 6.5 亿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 4 亿亩;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年新增高标准农田 8000 万亩以上、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 2000 万亩以上。2024 年我国高效灌溉节水面积 2.06亿亩,截至 2024 年年底,全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 3.34 亿亩。与传统灌溉模式相比,高效节水灌溉亩均可减少用工 2 个工日,减少渠道占地 5%以上,有力促进了现代农业的进展。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过程中,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模式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而零散农田集中化则势必会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的速度。2024 年全年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 5.39 亿亩。土地流转将扩大节水市场规模。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较个体农户而言具有绝对的资金优势,可以进行更大范围的土地承包和土地经营;同时土地流转会使个体农户手中的零散农田集中,提高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水平,提升农作物种植效率,为节水灌溉制造更大的规模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