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摘 要:当前“三农问题”已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重点是农民问题,在农民的所有问题中,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举足轻重。长期以来在重城轻乡、挖农补工的二元经济结构下,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残缺不全有相当一部分社会保障的内容将整个农村人口排挤在保障体制之外。政府必须为农民提供社会保障的保护,必须要建立和完善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农民问题,曾经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现在又成为我国经济进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问题。尽管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和发动,并且 20 多年来农村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令人困惑的是,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民问题却越来越突出。人们已经认识到,农民问题解决不好,将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进展和整个现代化进程。在农民的所有问题中,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举足轻重,决不能掉以轻心,国家必须把完善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问题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来考虑。 一、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刘易斯 1954 年提出的,他认为二元经济结构是进展中国家经济进展时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即进展中国家的经济包括“现代的”与“传统的”的两个部门,现代部门依靠自身的高额利润和资本积累,从传统部门获得劳动剩余并取得不断进展。现代城市工业进展起来以后,在市场经济调节下,不断通过对传统农业部门的影响,促使传统部门向现代化部门转化,最终实现二元经济结构的一元化和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由于特别的政治经济条件,我们走的是一条与众不同的工业化道路,即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用行政干预手段将城乡分开,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实现国家的工业化。结果过多牺牲了农民的利益,大大削弱了农业资本积累、技术革新的实力,窒息了农业的进展后劲。也就是说,在工业化过程中,原有的二元经济结构不仅没有得到改变,而且还被加强了。虽然改革开放以后,政府对这一非均衡进展模式进行了一些调整,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其性质。 特别的重城轻乡政策背景和挖农补工的非均衡进展战略所造成的另一个直接后果是城乡二元的社会保障制度,其存在的问题是: (一)二元化格局下的城乡保障差别过大,形成了一定的利益落差,城乡劳动者的境遇很不平等。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 80%的居民住在农村。但是,农村社会保障始终处于中国社会保障的边缘,有相当一部分社会保障的内容将整个农村人口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