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0 1 0 小学语文暑期培训模拟试题 一、判断题 1.新课一轮程改革要求改变以往的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实现“知识本位”课程向“技能本位”课程的转变。 ( ) 2.在语文实践中,工具性与人文性是两者相加的关系。 ( ) 3.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 ) 4.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 ) 5.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知识。 ( ) 6.《语文课程标准》从爱语文、理解和运用语文、语言积累、语感、思维、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等十个方面,陈述了语文素养所包含的具体要素。 ( ) 7.“语文素养”的核心成分是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 ( ) 8.《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一、二、三学段分别累计认识常用汉字为 1600-1800、2200、3000个。 ( ) 9.《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 1-2年级的教学重点,1-2年级要多认少写。” ( ) 10.集中识字法突出的规律是以歌词带字。 ( ) 11.从第一学段开始要求学生学习浏览,从第二学段开始要求学生学习默读,从 第三学段开始要求学生学习略读。 ( ) 12.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总目标。 ( ) 13. 写作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 ) 14.语文教学中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有趣的书。 ( ) 15.《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第一、二、三学段背诵优秀诗文的数量要求为三个学段分别为 50、60、70篇(首)。 ( ) 16.《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第三学段阅读说明性文字,要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 ) 17.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 ( ) 18.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能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 ( ) 19.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知识教学力求精要有用”。 ( ) 20.写 作 是 运 用 语 言 文 字 进 行 表 达 和 交 流 的 重 要 方 式 , 是 认 识 世 界 、 认 识 自 我 、 进 行 创 造 性表 述 的 过 程 。 ( ) 21.1-4年 级 从 写 话 、 习 作 入 手 , 重 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