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建设标准 (2012—2015) 一、办学条件 (一)教育经费 1.依据国家和本市规定,全面落实教师待遇。 2.生均公用经费达到市颁标准,并逐年有所增长。 3.规范收费行为,无违规收费现象。 4.财务制度健全,预算管理规范,账目清楚,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收支合理,勤俭节约。 (二)校舍场地 5.校园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建筑面积及体育运动场地与学校规模相适应。(见文件规定) 6.运动场地铺设塑胶地面(或人工草皮)、塑胶跑道。 7.校舍场地定期维护、整修,常年保持良好状况。 8.校舍场地有安全警示标志,并设置有无障碍设施。 (三)教学装备 9.仪器、设备、器材达到《天津市中小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津教委基〔2007〕7号)并满足教育教学需求。课外活动器材能满足学生需要;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器材能够满足达标检测需要。 10.教室和专用教室的数量和面积符合津教委基〔2008〕45号文件规定要求,设施齐备、安全,能满足需要。 11.严格仪器、设备、设施及各类耗材的管理,并及时保养、维修、更新、补充。仪器、设备完好率应达到 95%以上,保证安全使用。 12.充分使用专用教室,开放陈设,展示与教学相关的标本、仪器、设备,方便学生参观。演示和分组实验开出率均达到 100%。 13.图书馆购置的图书、报刊、工具书、教学参考书种类比较丰富,生均图书不少于 50本,并定期补充更新。学生、教师阅览室座位比例分别达 5%、30%,图书馆、阅览室每天向学生开放,借阅率为 100%。建有教师电子备课室和学生电子阅览室,并具备网上获取信息的功能。 (四)信息技术 14.学校实现校园网全履盖,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便于学生能流畅访问国家或本市的优质教育资源。在教学、管理、师生素质提高等方面,全面实现信息化。 15.实行电子校务,各项管理工作纳入微机系统管理,实现网上办公。 16.建有教师电子备课室和学生电子阅览室,并具备网上获取信息的功能。 17.100%任课教师能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自主开发、制作和使用课件。 18.严格信息技术和设备管理,及时补充更新,提高使用效益。 (五)生活设施 19.免费提供充足饮水。 20.设置满足师生需要的水冲厕所,保证清洁无味。 21.安排住宿、就餐的学校须提供良好的住宿、就餐条件,学校食堂应达到食品卫生信誉度 B级以上。 22.具备集中供热设施,保证冬季取暖。 23.卫生室能提供校内初步卫生保健服务。 24.校园有畅通的疏散通道、完备的安全监控系统、完善的事件处理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