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溶液教案模板第 1 篇:缓冲溶液教学设计篇 1:缓冲溶液及其作用机制的教案缓冲溶液及其作用机制(教学教案)授课时间:20 分钟【教学目标】:通过缓冲溶液的定义、作用、组成及作用机制的介绍,使学生对缓冲体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为以后学习人体缓冲体系打下理论基础,缓冲溶液教学设计。【教学方式】:多媒体结合板书进行讲解式教学【教学内容】:1、缓冲溶液的定义2、缓冲溶液的作用3、缓冲溶液的组成4、缓冲溶液的作用机制【教学重点及难点】: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溶液的作用机制【教学过程】:引言:通过医学常识我们知道正常人的血液 pH 范围为 7.35~7.45,pH 值不因代谢过程中产生酸、碱性物质而变化。为什么血液的 pH 的范围能保持在 7.35~7.45?知识准备: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2.盐类水解一、缓冲溶液的概念(由实验引出)缓冲溶液:能抵抗外加少量强酸或强碱,而维持 pH 基本不发生变化的溶液。缓冲作用:缓冲溶液所具有的抵抗外加少量强酸或强碱的作用。【提问】:1.缓冲溶液的组成是怎样的?2.缓冲溶液为什么能对抗外来少量强酸、强碱或适当稀释,而保持溶液的 pH几乎不变的?二、缓冲溶液的组成和作用机制 1.缓冲溶液的组成根据缓冲对不同,缓冲溶液分为三种:弱酸及其盐弱碱及其盐多元弱酸的酸式盐与其次级盐 12.缓冲溶液的作用机制以 HAc—NaAc 为例 HAc、NaAc 足量 HAc+H23O++Ac-+左移 30+抗酸成分+抗碱成分右移-2H20共轭酸—抗碱成分共轭碱—抗酸成分三、讨论:NH3—NH4Cl 的缓冲原理四、练习:五、小结:概念:缓冲溶液缓冲溶液组成和缓冲作用缓冲原理六、作业:搜集资料:缓冲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篇 2:缓冲溶液职高理化组化学教学案课题:《缓冲溶液》备课人:赵改玲课时:2 时间:一、学习目标:1、能说出缓冲作用、缓冲溶液的概念2、知道 3 种类型缓冲溶液3、学会判断构成缓冲溶液的条件4、试讲解缓冲原理二、学习重点:缓冲溶液及其组成学习难点: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原理三、教法、学法指导:通过阅读课本再结合学案的导学问题进行知识梳理,小组探究最后完成课内探究部分题目及相关问题四、导学过程:〖激趣导入:我们知道正常人的血液 pH 范围为 7.35~7.45,pH 值不因代谢过程中产生酸、碱性物质而变化。为什么血液的 pH 的范围能保持在 7.35~7.45?〖出示目标:投影出示目标,学生齐读目标,明确学习方向〖问题导学 1:(自主学习独立完成)1、什么是缓冲作用?2、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