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怎样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我常听同仁们说: “作文难, 难作文 ”,但我同样也觉得“阅读难,难阅读”,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可以说是与作文教学并驾齐驱的 “拦路虎 ”,对语文教学来说也是一大障碍。语文试卷阅读上的红叉叉,也一样令语文教师们苦不堪言,教师们教学阅读时也不知该从何着手,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常一篇二三百字左右的阅读短文,令学生头痛不已。是啊,难以理解,难以体会,又怎能叫学生把握阅读短文的中心思想和重要内容。小小的一篇阅读短文学生也怕,老师也怕,充其量也只不过是看一看,想一想,写一点罢了。这种情况,显而易见地暴露出了我们语文教学中的缺陷和不足,究其原委,不是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而是我们平时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这直接导致作文教学的难度上上升,才造成了今天的这种局面。一个人阅读量的大小,决定着这个人写作水平的高低。杜甫诗云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如果没有 “读书破万卷 ”的基础,又怎么能“下笔如有神 ”呢?过多的强调作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困难,而不去注重学生原始素材的积累,怎么让学生写出好作文呢?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我们现在的这种教育教学现状中可以说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时代的要求我们不可以说不的。那怎样才能有效持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是我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点滴看法,在此奉献给大家,诚望能给大家提供一点帮助。一、扩大学生阅读量,让学生汲取大量的文学养分,做一些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功夫。在平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要求学生看一些课外读物,组织安排一些文学业余活动,让各年级的小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逐渐提高他们的阅读总量。低年级的学生,老师可以讲一些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 这类书本有《西游记》 、《封神演义》 、《安徒生童话集》 、《伊索寓言》等,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积累一些原始素材。到了2 / 12 三年级,让学生逐步接触一些现代文学作品,如鲁迅、郭沫若、巴金等文学大师的短篇文章,并在班级中开展一些相应的文学活动,可以形式多样,内容自行设计,包括叙述故事情节,说感受,讨论问题等,加强学生对内容的记忆。高年级的学生,要求适当高一点,让其慢慢接触一些中国现代和古代的文学名著以及外国文学经典名著,为以后学生持续阅读打好基础。我们让学生阅读的目的,在于让其汲取更多的文学养分,而不是去增加学生学习以外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