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8 页怎样撰写工作报告( 下)怎样撰写工作报告 (下)怎样撰写工作报告李昌远三、工作报告的文本写作工作报告文本是经历准备、起草、修改、作报告和审议通过等一系到撰制过程的产物。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适应语境(指说写者的主观与客观环境)的要求,不仅要考虑“作报告”者为什么讲、讲什么和怎么讲的问题,而且要考虑“听报告”者能听懂、乐意听和听后信服的问题,从而把这两方面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是文本写作的成功之路。在此,笔者着重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加以探讨。(一)工作报告主题的确定。工作报告的主题是指法定社会组织通过报告文本全部内容所表达出来的主题思想或中心思想,也就是工作报告的主旨。一般说来,工作报告的主题具有宏观性、综合性、目标性,这是由工作报告的写作目的所决定的。工作报告的写作目的总的讲就是在法定社会组织的职权范围之内总结过去、规划未来。这一写作目的是支配工作报告撰写过程的核心要素,工作报告文本将其具体化,就转变成了文本的主题思想。例如,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每五年要召开一次党的第 2 页 共 8 页代表大会,而每次党代会都要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规划今后五年的任务。这确定了每次工作报告的写作目的(为什么写)。而围绕这一写作目的反映在工作报告文本上,其主题思想是不同的。2002 年 11 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的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16 年 10 月胡锦涛在“十七大”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这两个报告的标题都反映了文本的主题思想,它们有相同之处(主要是面向未来,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奋斗目标),但有很大差别。在2002 年党的“十六大”召开时,我国已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这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因此“十六大”报告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到2020 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并规划了小康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和民生等方面的发展目标。 2016 年党的“十七大”召开时,小康社会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还需要继续推进,因此“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就成了“十七大”报告的重要“主题思想”,进一步描绘了在新的时代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此其一。其二,从指导思想上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