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体制改革问题调查农村医疗保障体制是由政府通过制度设计与维护、基金筹集与管理、卫生维护调控与监督的, 保障农村居民获得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一种综合性医疗保障体制。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在各个方面的建设也逐渐完善,但中国的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却显得相对缓慢,尤以农村医疗保障体制问题突出。 我国有将近 9 亿农民,而这么庞大的人口看病问题却没有得到彻底地解决,这将严重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健康发展,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的瓶颈。 本文将从农村医疗保险体制的现状浅论其改革措施。一、农村医疗保障体制的现状分析(一)合作医疗保险遇到了重重困难。由于缺少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及政府不同部门的条块分割,很多地方的合作医疗保险办办停停, 几经波折, 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 如山西榆次和平遥两县的合作医疗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恢复之后,分别维持了2―4年便相继解体、萎缩。到1999年,合作医疗覆盖面以行政村为单位只有6.5%。 ( 二) 公共卫生投入严重不足,城乡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据统计,2000 年我国卫生事业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3% 左右,公共卫生事业费用约占总卫生事业费用的15% 。我国农村卫生费用投入严重不足,2010年政府在卫生事业上投入587.2 亿元,其中只有 92.5 亿元投向农村,仅占政府投入的 16%。同年,全国卫生总费用为3776.5 亿元,占总人口 80%的农村人口使用的份额不到25% 。我国农村人口平均占有的卫生资源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即 80%的农村人口只占用了20% 的医疗资源和设施。这样造成了城市医疗设施、医疗技术人员的大量闲置和浪费,而农村很多乡镇卫生院基础医疗设施很差,缺少高水平的医务人员, 无法满足广大农民的医疗要求,从而形成了城乡卫生资源配置的不平衡。( 三) 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不健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不健全, 卫生机构医疗基础设施差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是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是为农民提供基本预防和医疗保障的,用基层的话说就是“县是龙头,乡是枢纽,村是网底”。但做为 “枢纽 ”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却是生存困难,导致了“枢纽不灵,网底不牢 ”的严重现象,如果再不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修护,整个农村卫生服务网络都有可能瘫痪。 再是由于重医轻防的现象突出, 卫生院缺少运营需要的基本经费,为了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