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疗损害赔偿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研究报告艾尔肯辽宁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关键词 : 医疗损害 ; 法律适用 ; 司法二元化内容提要 :医疗损害赔偿案件法律适用的历史进程分为初步摸索阶段、行政法规主导阶段、向行政法规转型阶段以及法律适用混乱阶段; 现阶段医疗损害赔偿案件呈现出数量逐年增多、 审理周期长、 纠纷解决机制多元性以及患方胜诉率较高等特征 ; 在法律适用方面存在着将医疗损害案件划分为医疗事故和医疗差错、案由的二元化、适用法律的二元化、鉴定的二元化、赔偿标准的二元化、举证责任、当事人适格、诉讼时效及起算点等问题; 解决医疗损害赔偿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的途径是首先制定侵权责任法,确立医疗损害赔偿制度、 之后制定专门的医疗损害赔偿法, 统一规定医疗损害责任问题。 正确适用法律对于切实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保证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改革开放 30 年来,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民众法律意识的增强,医患矛盾日益突出。我国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成为理论界、司法实务界以及民众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2002 年 4 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 公布实施以来,最高人民法院针对医疗纠纷案件给法院审判工作带来的一些新问题, 于 2003 年 1 月印发了《关于参照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 ) 。由于这一通知存在着适用法律上的模糊性和确定标准上的二元性,2004年 5 月 1 日开始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以下简称《人身损害赔偿解释》 ) ,进一步规范和统一了人身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问题,对医疗纠纷案件的审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协调医疗纠纷的法律、法规与相关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之间的关系和产生的冲突,在法律适用上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这对公正审判医疗损害赔偿案件产生了负面影响。目前,医疗纠纷案件占人民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的比例较大,并且有逐年攀升的趋势。法院审理医疗损害赔偿案件时存在的“三个双轨制”,形成了“法律适用二元化”的结构状况, 其结果在现实中表现为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形成了防御性的医疗态势。特别是《条例》实施近7 年来,由于医疗损害鉴定机制备受质疑及纠纷解决机制严重落后等原因,这不仅严重地妨害了赔偿权利人合法权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