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企业劳动关系处理实务第八讲 劳动合同的变更 解除与终止(四) 过错性解除合同的纠纷中胜诉的要点是,有足够证据证明员工有违纪行为;有足够的证明说明该行为的后果在企业的规章制度中有规定;解除合同的所有程序合法。即便已经充分履行了举证责任,有充分的证据来证实违纪行为的存在,其余两个条件也绝不可忽视。 一、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的具体内容要写得客观详细 有些企业的规章制度的内容写得过于简单,或者是劳动纪律条款过少,以致当员工的某些行为给生产经营的正常秩序造成了破坏或产生了坏的影响,想处理的时候找不着依据。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哪些行为不允许职工做,或者做这种行为对生产经营秩序产生什么影响,要很清楚地列在规章制度上。不能先不做说明,出了事就处理员工,这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合法的。 1.制定规章制度的程序符合要求关于企业的规章制度,最高人民法院有一个司法解释,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第 4 条的规定,通过民主程序制订的规章制度,不违反法律法规,并已向劳动者公示,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也就是说,企业的规章制度,不是非得让每一个职工都同意,因为它不是劳动合同,它是由企业单方做出的,是可以对职工产生法律效力的,即企业内部的文件、制度是基于劳动关系里的隶属特点。但是也不可以随便地制定。企业经过民主程序进行公示并确立的制度,才可以用来做依据。例如企业制定出一个规章制度,按分布在各个地区的部门发出文本,征求大家的意见,只要 1/2 以上的人群没有意见,它就是可以执行的,并且是一个将来可以作为处理劳动争议的依据,或者是法院审理相关案件的法律依据。 2.制度文本表达准确在写制度这项工作的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标点的使用要准确 【案例】一个职工上班打架了,事情闹得很严重,企业认为他违反了劳动纪律,要解除劳动合同。在企业的规章制度里,也确实有一个条款,规定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都是严重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企业要给予解除劳动合同处理:员工有贪污,盗窃,打架斗殴,欺骗领导等行为的。这个条款的意思是说,员工有这些所有的行为,才会受到解除合同的处罚。这个案子中员工虽然有打架的行为但并没有其他行为,达不到严重违纪解除合同的程度,所以企业败诉了。点评:这样的条款没有用,因为永远没有可能一个人同时有这五种行为,所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所有的逗号改成顿号,用顿号的话这个案子企业就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