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TRIZ理论 (一)TRIZ理论的基本思想 基本思想;大量发明创造所包含的基本问题和矛盾是相同的。 优势;避免传统创新过程的试错法带来的盲目性和局限性。掌握 TRIZ 理论提高发明的成功率,缩短发明周期。 TRIZ理论核心;是系统进化理论,解决技术矛盾和冲突是系统进化的推动力。 (二)TRIZ理论体系结构 1、TRIZ理论的理论基础 体系结构中的第一部分:TRIZ理论的理论基础 TRIZ理论基础是技术系统的进化模式。该模式包含用于工程技术系统进化的基本规律,理解这些模式可以帮助人们形成对问题发展轨迹的总体概念,得到其发展前景的正确判断,从而增强人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TRIZ理论认为任何领域的技术产品都与生物系统一样,存在着产生、生长、成熟、衰老和灭亡的产品进化规律。 掌握了这些规律,人们就能能动的进行产品的创新设计、开发并能预测产品的未来趋势。 案例:数据化信息储存技术的进化 ❖ 穿孔纸带→磁带→磁盘 ❖ 光盘→U 盘→移动硬盘 案例:计算技术的进化 伴随着人类历史发展的计算技术一样,先是算盘的发明、推广和广泛运用,达到珠算技术的成熟。 伴随着计算机的出现,算盘技术也就走向衰老和灭亡。 2、TRIZ理论分析工具 (1) 矛盾分析 发明问题的核心是:解决矛盾冲突。矛盾分为物理矛盾和技术矛盾。 A. 物理矛盾是指一个系统中同一个参数的矛盾也就是自相矛盾; 案例:自行车使用时变大、停放时缩小。(这就是同一参数--体积的矛盾) B. 技术矛盾:一个技术系统中的不同参数之间的矛盾。 案例:汽车速度越高,安全性下降。 TRIZ理论归纳整理了39 个通用工程参数,对工程设计中存在的技术矛盾进行描述。 通过 39 个工程参数构造了矛盾冲突矩阵,来引导设计者选用 TRIZ理论的 40 条发明原理。 (2) 物质--场分析 TRIZ理论认为:任何产品的所有功能都可以分解为两个物质和一个场,可以用物质--场分析法来分析产品的功能。 (3) ARIZ算法 将初始问题程式化; 将矛盾冲突与理想解进行程式化处理; 使技术系统向理想解的方向进化。 (4) 需求功能分析 需求功能分析的目的是从完成功能的角度来分析系统、子系统或部件。 3. 基于知识的问题解决工具 TRIZ理论提供了三个基于知识的问题解决工具,他们是 40 条发明创造原理、76 个标准解和效应知识库,这些工具是收集归纳人类创新经验和大量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