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UHT产品质量问题原因分析与解决办法VIP免费

UHT产品质量问题原因分析与解决办法_第1页
1/28
UHT产品质量问题原因分析与解决办法_第2页
2/28
UHT产品质量问题原因分析与解决办法_第3页
3/28
1 UHT 产品常见质量问题原因分析与解决办法 一、 常见主要质量问题与主要质量问题情况。 (一)、常见主要质量问题: 1、生物酶解;2、脂肪分离;3、蛋白变性;4、色泽变化;5、微生物污染。 (二)、常见主要质量问题情况: 1、胀包:产品被微生物污染后会大量繁殖并产气,产品外观呈鼓胀状,即胀包。打开涨包后,牛奶有酸腐味,甚至臭味;组织状态一般为乳清析分离状和豆腐脑状。 2、酸包:产品被不产气的微生物污染后,虽不产气,产品包型完整,开包后牛奶有酸味,即酸包。组织状态呈现豆腐脑状,有乳清析出,分层现象,除此之外,有的酸包甚至还有臭味。 3、苦包:一般产品包型完整,但开包后牛奶有苦味、酸味,这是产品中残留的蛋白质分解酶分解乳蛋白后形成的一些发苦的肽类物质,产品一般呈苦酸味。 4、漏包:由于包装设备故障或产品运输,导致产品包装密封损坏,发生霉菌污染变质涨包。常有两种情况:1、产品包装被设备损坏,空气中的酵母菌污染产品,加之产品顶部的有氧条件,酵母菌会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导致涨包,并产生酒精发酵气味,2、在包装侧面的合缝处、边角折叠处或底部下面折叠处密封不好或运输搬运磨损破坏,导致破漏,发生霉菌污染,产品变质。 2 二、常见主要质量问题原因分析 (一)、生化酶解原因分析 生化酶解与微生物引起的变质与质量变化的现象极为相似。目前还没有简洁可行的方法直接对产品中的酶活进行检测,但生化酶解造成的产品变质是可以根据变质产品中是否有微生物而加以区别。 1. 酶解发生原因 酶解引起的变质主要是由经过 UHT 灭菌的牛乳中仍然残留耐热酶造成的。在 HUT 灭菌处理过程中,绝大多数酶类都会失去其活性,但假单胞菌族嗜冷菌和某些芽胞杆菌合成的蛋白分解酶和脂肪分解酶,却会因其具有较强的耐热能力而残留下来。 2. 酶解控制方法 在 UHT 灭菌条件下,耐热蛋白酶和脂肪酶的绝对灭活是很难实现的,特别在原料乳不新鲜、微生物污染严重、各种酶的含量较高的情况下尤其是如此,因此,保证原料乳新鲜,不被微生物严重污染是非常必要的。 (二)脂肪分离原因分析 1、脂肪分离原因 乳脂肪分离一般是乳脂肪,从牛乳的乳浊液体系中游离出来,通过脂肪球膜的同性相溶,而形成较大的脂肪团块,集中上浮于乳的表层。这种变化属于理化范畴,主要是能对牛乳的组织状态和风味造成不良影响。 乳脂肪因其比重较小,依据 Stokes 定律,在流体动力学作用下 3 必然会自然游离出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UHT产品质量问题原因分析与解决办法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