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攻毒药、杀虫药、去腐药、敛疮药 【学习要求】 1. 熟悉外用药的含义、适应范围及使用注意。 2. 掌握硫黄、雄黄、升药、轻粉、明矾、炉甘石、斑蝥、蟾酥、马钱子的功效与应用,熟悉其毒性、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了解其来源及现代研究。 3. 了解其他外用药的功效特点。 一、含义 以外用攻毒或杀虫或去腐或敛疮为主要功效的药,分别称为攻毒药、杀虫药、去腐药、敛疮药。为什么把外用药改为攻毒、杀虫、去腐、敛疮药,因为外用药不是按功效分类,中药的内服和外用时相对的,中医中几乎没有几味药可以不外用,就包括人参现在在护肤美容或其它的一些治疗中也外用,而我们这一章几乎所有的药都可内服,象马钱子这类主要的还是内服,蛇床子内服还非常多,所以称外用药不合适,改为了现在的这种叫法。 由于按主要功效分类,攻毒药、杀虫药、去腐药、敛疮药各自的数量均不多,不便各自独立成章,而本章多数药物都兼具攻毒、杀虫、去腐、敛疮这 4种功效中的 2~3种,个别药物这 4种功效都具有,故将分别以外用攻毒、杀虫、去腐、敛疮为主要功效的药合并为一章介绍。 二、功效与主治 本章药物多数具有攻毒功效。“毒”有多种含义。本章药物所攻之毒,主要指疮毒,其次,有的药可攻蛇虫毒。部分药物具杀虫功效。这里的所谓杀虫,主要是指外用药对疥虫等体表寄生虫的毒杀作用。部分药物具去腐功效。所谓去腐,即外用药促使溃疡内腐败组织与健康组织分离脱落的治疗作用。部分药物还具有敛疮功效。所谓敛疮,即外用药促进溃疡内新肉生长,促使疮口愈合的治疗作用。具攻毒功效的药物,适用于疮疡肿毒;能攻蛇毒者,可主治毒蛇咬伤。具杀虫功效的药物,适用于疥疮、酒渣鼻等皮肤寄生虫病。具去腐功效的药物,可用于溃疡初期,脓栓未落,腐肉未尽,或脓水不尽,新肉未生之证。具敛疮功效的药物,适用于溃疡后期,腐肉已脱,脓水将尽,新肉不生,疮口难敛之证。本类药物常分别兼有外用消肿、止痛、收湿、止痒、明目退翳等功效,可分别适用于疮痈肿痛、湿疹或疮疡多脓湿、疥癣瘙痒、目生翳膜等皮肤或五官病证。本类药物的内服功效及其适应证不存在共性。 这类药有四种功效,攻毒、杀虫、去腐、敛疮。攻毒指局部外用时对疮痈肿痛或虫蛇咬伤、有邪毒或热毒的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对疮痈可以在早期促进疮痈肿痛消散或减轻,加上这类药一般都有毒性,以毒攻毒,而且以外用为主。杀虫主要指体表的一些寄生虫,主要是疥虫,还包括体表的寄生螨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