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体温综合症低体温综合症低体温综合症是指体温在35℃以下造成生理功能紊乱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暴露于寒冷环境是重度低体温的主要原因,但很多其他因素可促进低体温。随着中心体温的下降人体代谢活性和组织需氧量均下降。低体温综合症----病因环境暴露输入大量液体和血液产热减少营养不良低血糖症垂体功能低下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功能低下胆碱能药物β-受体阻滞剂低体温综合症----病因热损失增加红皮病酒精中毒中枢调控失常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脑血管意外尿毒症药品:苯二氮卓类、吩噻嗪、巴比妥类、阿片类药物,循环抗抑郁药。低体温综合症----病因周围调节失常脊髓损伤α-受体阻断剂吩噻嗪其他脓毒症恶性肿瘤低体温综合症----临床表现根据中心体温下降的程度低体温综合征分为轻、中、重3种类型。轻度低体温(32.2~35℃)中度低体温(26.7~32.2℃)重度低体温(<26.7℃)低体温综合症----临床表现轻度低体温(32.2~35℃)患者表现为寒战,感觉很不适,一般会有不同程度的记忆缺失、共济失调和构音困难。患者精神状态正常,生命体征平稳。低体温综合症----临床表现中度低体温(26.7~32.2℃)随着中心体温的下降患者代谢降低,生命体征和脏器功能发生改变。停止寒战(中心体温降至27.2℃时)。精神状态开始下降,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混乱和反应迟钝。脉搏和血压随着心率和心输出量的降低而下降,出现房颤(中心体温降至30℃时)至室颤(中心体温降至28.3℃时)。每分通气量下降,呼吸道保护反射下降,支气管黏液分泌增加引发黏液集聚。低体温综合症----临床表现重度低体温(<26.7℃)患者表现为直接生命危险。精神状态几乎全部为昏迷。呼吸道保护反射及呼吸功能大大下降。心血管系统表现为严重的心动过缓和低血压,难以纠正的室颤最终发展为心脏骤停。低体温综合症----辅助检查低体温综合症患者没有特异性或诊断性的实验室表现。胰岛素分泌受损,表现为高血糖。肾对抗利尿激素反应降低,钠和水的重吸收能力受损致肾功能衰竭。酸碱失衡复杂,表现为开始时呼吸性碱中毒,随着乳酸产生增加致代谢性酸中毒,随着二氧化碳分压下降导致呼吸性碱中毒。低体温综合症----辅助检查低体温综合症患者心电图表现是进行性的。随着中心体温的降低,开始从心动过速到心动过缓。中心体温降至30℃时出现房颤或房扑,中心体温降至28.3℃时出现室颤,中心体温降至17.8℃时发生心脏骤停。低体温综合症----辅助检查低体温综合症患者心电图表现中心体温降至30℃时心电图出现具有特异性的ST段终末部分抬高和QRS波群增宽,称为Qsborn波(J波),是低体温综合征患者的特征性波形。低体温综合症----辅助检查重度低体温综合症患者动脉血气分析的价值难以确定。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随着患者中心体温下降而下降,重度低体温综合症患者动脉血气分析表现为明显的呼吸性碱中毒。需要按照正常体温校准的参数分析低体温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重度低体温综合症患者动脉血气分析表现出的酸碱失衡并没有数值显示的那么严重。低体温综合症----治疗重症低体温综合症患者复苏的首要目标是稳定气道、呼吸和循环(ABC)。气管插管时可能会触发室颤,操作时应小心谨慎。必要时行中心静脉置管,应将导管放置到不会触及心肌的位置,避免触发室颤。重症低体温综合症患者开始都应吸入100%纯氧,根据患者情况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纳洛酮、维生素B1。低体温综合症----治疗根据低体温综合症患者的低体温程度应用积极的复温方法。低体温综合症患者的复温方法应根据患者的中心体温和临床情况采用联合治疗。低体温综合症----治疗体外复温方法(传统)包括使用加热毯、热水袋或将患者全身浸在温暖的水中,这些方法会导致周围循环血管扩张,低温的血液和乳酸回到中心循环使性中心体温进一步下降,应慎用。轻度低体温综合症患者适用于被动复温,干燥、保温和温暖的静脉输液(42.8~43.6℃)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低体温综合症----治疗重症低体温综合症患者应更加积极的复温。使用温暖并湿化量的氧疗(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