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阿里改革1805——1849明治维新1868——1889戊戌变法1895——1898从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封建性的改革从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性质改革俄国取得成效,但保留大量残余为埃及社会注入活力,但很快遭遇挫折日本取得成功,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近代化中国改革失败,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第第12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简述简述186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概述概述““二一九法令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局限性•探讨探讨186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进程的影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进程的影响响什么是农奴制?(概念解析)15C下半叶-19C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奴。农奴是欧洲封建社会的一个特定阶级,依附于封建主。租种农奴主的土地(称为份地),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可以自由结婚。农奴要向封建主服役并交纳租税。封建主不能任意杀死农奴,但可以买卖或转赠。简简单地说,农奴是单地说,农奴是人身权利受到限制人身权利受到限制的人。的人。一、俄国1861年改革背景客观原因客观原因1、政治上: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农奴反抗此起彼伏,严重威胁沙皇专制2、经济上: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与西欧国家有很大差距.3、军事上:农奴制导致克里木战争的失败,俄国国际地位下降。4、思想上:十二月党人和进步知识分子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要求社会变革5.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惟有变革才能自救——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一、俄国1861年改革背景、目的结论:改革是统治者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历史上的重要政治改革的发生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激化阶级矛盾导致对外战争失利社会变革的呼声沙皇酝酿改革1.农奴被地主所占有,无偿为地主耕种土地和从事徭役,地主对农奴拥有家长式的“保护”责任,甚至可以买卖农奴。在农奴制下,农业耕作的方式很原始,农奴使用古老的木犁。地主不愿意添置农具,因为购买和修理机器都要花很多钱,而农奴干活是不需要付钱的。农奴大都目不识丁,生活十分贫困。农奴制是如何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问题探究农奴制下缺乏工业发展所必需的自由劳动力、资金、技术、市场、原料,所以成为俄国落后的根源农奴无人身自由缺资金缺市场缺技术3.1856年3月,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为了推动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做了哪些准备工作?(1)主持成立“农民事务秘密委员会”,讨论如何拟定解放农奴的方案;(2)发起酝酿农奴制改革的“大讨论”。2.克里木战争爆发的目的、性质、过程、影响、战败原因和说明的问题(1)目的:俄国与英、法瓜分和争夺日益衰落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遗产”,争夺地区霸权;摆脱统治危机。(2)性质:对俄、英、法来说是非正义的;对土耳其来说,是自卫性质的反侵略战争。(3)过程:1853年,俄土战争,土战败;1854年,英法对俄宣战;1856年,俄国被迫接受苛刻的《巴黎和约》(4)影响:暴露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俄国丧失了欧洲霸主地位,国际地位下降;激化了国内矛盾;推动了1861年改革(5)战败的根本原因:农奴制导致俄国的落后。(6)说明的问题:农奴制成为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必须废除。二、“二一九法令”的内容、进步性和局限性内容进步性局限性1.是封建农奴主领导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市场和资金,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是俄国向现代化迈出的重要步骤,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3.使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和土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