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w—吴婷蝶骨嵴脑膜瘤护理查房定义蝶骨嵴脑膜瘤(orbitosphenoidmeningioma)占脑膜瘤的13%~19%,为颅底最常见的脑膜瘤之一,按发生部位,可分为内1/3(前床突)、中1/3(蝶骨小翼)及外1/3(蝶骨大翼)。临床上则一般分为内侧型和外侧型两类。临床表现1.蝶骨嵴脑膜瘤的发生率在女性显著高于男性。2.最常见的症状和体征为头痛和癫痫。3.蝶骨嵴内侧型脑膜瘤生长于前床突或蝶骨嵴内侧,以多年视力减退为主要症状,可出现单眼视力减退或失明,视野缺损、单眼疼痛,同侧视神经受压萎缩和对侧眼底因颅内压增高而呈视乳头水肿(Foster-Kennedy综合征);可侵及海绵窦而出现球结膜充血、单眼视力下降和第Ⅲ、Ⅳ、Ⅵ对脑神经麻痹。4.蝶骨嵴中外侧的脑膜瘤以头痛和颅高压常见,可有癫痫、失语、对侧肢体力弱和锥体束征;肿瘤基底常有骨疣,可影响眶内容积造成眼球突出;可压迫海绵窦并可引起颞部隆起。5.大型蝶骨嵴脑膜瘤可包绕颈内动脉或压迫大脑后动脉引起脑梗死,也可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及鉴别诊断1.颅骨X线平片可见骨增生(弥漫性骨增厚、放射状骨针样改变、硬化型骨增生)、骨破坏(可累及内板、全层甚至达皮下、肌肉下)、血管压迹(一簇分支状或放射状的血管压迹)和肿瘤钙化(钙斑密集而成雪花状或团块状)。2.脑血管造影特征性表现为毛细血管期或静脉早期出现肿瘤染色,还可有循环加快、早期出现引流静脉但缺乏持续性引流静脉,供养动脉早期充盈、扩大迂曲呈供养血管抱球状,供血动脉邻近肿瘤段变粗等4种表现。3.头部CT表现为均一的稍高密度或等密度肿块,有点状、星形或不规则钙化或肿瘤全部钙化;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楚、以广基与硬脑膜和/或颅骨内板相连,可有局部的颅骨增生和破坏;大者可有瘤周水肿;增强后多均一强化,15%因瘤内出血、囊变或坏死而出现瘤内高密度或低密度,或非均一强化等非典型表现。4.头部MRI(磁共振成像)T1WI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或等信号;可据流空现象评价肿瘤与血管的关系及血供情况;增强扫描多呈均一强化,可见特征性的鼠尾征或硬膜尾征;术后MRI示硬膜增厚多说明肿瘤残存或复发。疾病治疗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策略。1.蝶骨嵴外侧型脑膜瘤主要由颈外动脉供血(如脑膜中动脉),外侧型脑膜瘤常能做到全切除,包括硬脑膜、颅骨、眶顶和受累的硬膜。2.蝶骨嵴内侧型脑膜瘤的全切除仍存在许多困难,因其常邻近海绵窦,第Ⅲ、Ⅳ、Ⅵ脑神经,视神经,视交叉,垂体,下丘脑;主要由眼动脉(和筛前动脉)供血,并常压迫、包绕颈内动脉,必要时需先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再切除肿瘤。蝶骨嵴脑膜瘤切除术,外侧型者一般不存在特殊困难,但内侧型的巨大肿瘤,由于位置很深,肿瘤可累及视神经、视交叉,并有时将颈内动脉及其分支包围,肿瘤血运又特别丰富,加上颅内压增高等不利因素,所以手术被视为神经外科手术难点之一。手术中有伤及主要动脉发生大出血的危险,可能伤第Ⅲ、Ⅳ、Ⅵ脑神经及颅神经与脑组织,引起上述颅神经障碍、失语与偏瘫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死亡率较高。病例姓名:鲁伊芬诊断:左侧蝶骨嵴脑膜瘤主诉:于2017年6月13日发生口角歪斜一次现病史:患者于6月13日发生口角歪斜一次,外院CT示:左侧蝶骨嵴脑膜瘤,为进一步治疗于8月29日收治入院。病例手术:2017年9月1日在全麻下行左侧蝶骨嵴脑膜瘤切除术+颅骨整形术治疗:1脱水:甘露醇2激素:地塞米松,甲强龙3预防脑血管痉挛:尼莫地平4预防静脉血栓:速碧林5抗癫痫:德巴金6补钾:氯化钾缓释片7抗炎:头孢唑林8化痰:溴已新,兰苏,糜蛋白酶9预防应激性溃疡:奥克10营养支持:瑞代术前护理神经外科一般护理。病情观察、监测血压、及时实施各项治疗、护理措施、正确记录。皮肤准备。术前指导患者床上使用便器,使其在卧床期间,适应排便方式的改变。告知患者及家属进入监护室注意事项及配合方法,消除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术后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GCS评估、四肢肌力、伤口敷料)重点药物(甘露醇尼莫同)预防并发症术后护理24~48h•出血期3~5天•水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