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设备运行信息统计分析研究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企业社会责任不断增强的背景下,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提升统计分析水平、提高数据真实性和权威性,是树立行业典范的重要手段[1]。国家电网公司高度重视发展统计业务和管理体制建设,提出了“夯实统计基础,建设投资项目与运行设备贯通的全过程统计体系,实现基于大数据的规划计划、建设投产、运行改造全过程管控”的发展目标,大力推进统计数据“做真用实”、统计分析“精准到位”。随着公司发展规划业务流程逐步优化,管理精益化水平显著提高,各专业对明细数据、实时信息等需求越来越迫切,对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企业高效协同经营管理等提出了更高要求,统计分析数据不规范、考虑设备实时运行的电网性能评估理论不完善、项目管理系统数据不贯通等问题日益凸显,现有的数据统计分析模式和项目过程管控机制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新常态、精益管理新要求、电力改革新形势的需求。分析与挖掘技术是一个以数据库、数理统计、人工智能、可视化四大支柱技术为基础,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形成的新的交叉学科,其研究内容十分广泛[2]。贺静等人初步构建了智能电网综合评估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和效果/影响指标体系。其中,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用于描述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六个环节的关键技术的发展程度,而效果/影响指标体系则反映智能电网建设给发电公司、电网公司、电力用户和整个社会可能带来的效益与影响。最后,提出了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智能电网综合评估方法流程[3]。韩柳等人从电网发展特性及价值取向出发,将电网发展评估划分为安全、可靠、优质、协调、经济、高效、智能共七个子系统,分别建立了三级指标。以某省域电网为例,应用指标体系对其“十一五”期间的电网发展进行评价。该指标体系具有系统、全面、客观的特点,对推进电网科学发展,提高电网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4]。王斌琪等人以在线实时运行评估为着眼点,以状态指标体系为基础,提出了包含初步评估和精确计算两步骤的电网运行趋势实时安全评估方法。其中,初估是结合模糊第1页共4页理论,利用负荷重要度所得到的区域重要度指标,判断发生冲击事件后系统的运行趋势,快速确定问题区域;精算是利用所提出的状态指标体系,确定并计算具体的危险指标。既可满足实时评估的快速性要求,又可兼顾确定性状态指标体系的全面性[5]。因此,本文通过研究基于电网项目及设备建设的全过程,建立了电网设备运行信息统计分析系统,该系统能够知道规划电网项目、设备的规划方案智能化评估,为项目计划提供优选排序,规范化项目开工投产的统计,增强电网的精益化管理,提升设备利用率和电网规划经济性。1电网设备运行信息统计分析系统设计与开发1.1业务架构设计。电网设备运行信息统计分析系统是为精益化分析电网设备运行效率和资产效益,更好地发挥统计数据在经营管理决策中的支撑作用,承担保障公司运营安全、有序、健康、高效的协调职能。充分利用公司数据共享和业务融合工作成果,通过规划计划、运检、调度等业务数据共享,研究和建立电网设备运行信息统计分析决策模型,贯通项目与设备信息,实现电网设备基础台账、运行信息、效率评估、项目决策的一体化集成应用,支持项目投资辅助决策,促进经营管理决策精益化,具体如图1所示。业务架构说明:数据抽取层:为电网设备信息统计分析提供数据支持,包含线路、变压器等设备数据、电压、电流、负荷、电量等运行数据。指标体系构建层:明确指标的统计范围、频度等,构建电网关键设备的运行效率评价体系。电网效率评估分析层:基于运行效率评价体系,选取适当的评估方法,设置边界条件,实现电网关键设备的运行效率评估。主要包括电网网架评估、电网设备评估、电网项目评估。电网项目辅助决策层:采用多目标寻优的方式,对项目的优先级进行排序,求解出最优的项目组合,为项目优选和决策的有效性与合理性提供参考。主要包括项目立项辅助、项目成效辅助分析等。1.2应用架构设计。应用架构设计承接业务架构设计内容,通过对业务需求点的总结、分析和归纳,提炼出对应的系统功能,形成数据对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