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护理人员职业倦怠分析与对策关键词: 职业倦怠护士心理学职业倦怠是人们在紧张和繁忙的工作之中由于受环境、情感等内外因素影响而出现的一种身心不适、心理衰竭、 情感封闭和亚健康状态 [1]。职业倦怠表现:对职业前景茫然,缺乏工作热情和动力易产生疲劳、厌倦、焦急、烦燥,情绪低落、精神不振、心理缺乏。目前,受医疗大环境的影响,医患矛盾突出,护理人员长期工作在充满“应激源”的环境中, 极易导致职业性倦怠。护士职业倦怠不仅影响护士自身的健康, 而且影响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队伍的稳定,所以不论护士还是管理者都应重视职业性倦怠的预防。1 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2009 年 3 月-2009 年 12 月对在院护士调查问卷 216 份,均为女性,本科 15 人,大专 123 人,中专 78 人,工作年限 3 年以下 42 人,2-5 年 96 人,6-10 年 48 人,11 年以上 90 人。1.2采用心理咨询公司设计的职业倦怠测试问卷并根据工作匹配理论对试卷进行修改, 设计了护士职业倦怠心理测试题,涉及与工作匹配的工作负荷、控制感、社交、报酬、公平、价值观等。根据所得分值进行评定, 20 分以下无职业倦怠症状, 20 分-40 分出现职业倦怠前期症状, 40 分以上有职业倦怠症状。2 结果出现职业倦怠19 人,出现职业倦怠前期症状126 人,无职业倦怠 61 人。精选3 护理人员出现职业倦怠原因分析:3.1外部环境因素3.1.1医学模式的转变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已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工作已不再是简单的疾病护理,而是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现代护理工作是一项风险大、责任重、要求高的助人专业。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但要掌握规范的专业技术,还需要有良好的职业素质, 丰富的人文知识, 健康的心理状态和一颗理解他人的心,要求护士的基础素质和专业水平必须有一个质的飞跃。在新的护理模式中,护士被赋予多元化的角色,除执行医嘱、做好常规护理外,还承担着教育者、心理辅导员、社会工作者及收费解释员等多种类工作,工作内容大大增加,容易产生疲劳感。3.1.2疾病的复杂性疾病变化多端,随时随地都有新的变化,要认真观察、详细记录、不容忽视。比如慢性病人具有病程长、见效慢、易反复的特点,有的病人虽然经长时间的精心护理,但由于病情反复,极大地挫伤了护理人员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情感反应激烈,心理能量消耗大 [2]。在医院护士接触病人机会最多,需频繁面对病人生死等极端痛苦场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