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取景的基本知识作者:本章要点:取景时应考虑的基本问题——五种景别、拍摄角度、横竖画面的确定、画面结构中心、突出主体的方法、前景与背景的运用、陪体的作用;光线在造型上的作用;摄影的形式法则有人把绘画和摄影进行比较,把绘画称作加法的艺术,把摄影称为减法的艺术。绘画是由画家在 “胸有成竹 ”之后,一笔一画地把景物描绘出来的。摄影则是拍摄者面对广大的自然界和千姿百态的自然景物、千变万化的人类社会和人生百态, 用摄影镜头和取景器从中选取有限的空间,用数十(数百或上千)分之一秒的速度通过照相机和感光片记录下来。无论是从空间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时间的角度来看, 摄影是从大中取小, 从长中取短的减法来选取和记录影像。“摄影是取景的艺术。 ”取景,从大的方面看,决定着拍摄者对于主题和题材的选择;从小的方面看,则决定着画面布局和景物的表现。第一节取景时应考虑的基本问题一、拍摄点的选择拍摄点是指拍摄者所处的位置, 严格地讲应当是相机的机位, 也是受众的位置。“移步换景 ”,因为人的视点直接影响观景的距离和角度。每移一步,视点改变了,视野范围发生了变化,看到的景物也发生变化。在拍摄中,相机的机位移动,取景范围就会发生变化。摄影记者拍摄的第一步是选好拍摄点。我们从两个方面来对拍摄点加以研究。(一)拍摄距离拍摄距离的改变能引起主体与环境的关系的变化,对被摄景物的表现有着重大的影响。拍摄距离的改变,能形成各种不同的景别。不同景别不仅说明取景范围的大小, 而且表现出主体与背景及其他陪体之间的关系的改变。人们常把摄影的景别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五种。(1)远景。拍摄到的最大的场面,拍摄距离最远。摄影表现的远景,常是自然景物或比较大的场面及人文景观。 图片表现的重点是场面的浩大,视野的广阔。 画面中没有十分具体的主体和陪体的区别,表现的是一种总体的效果, 给人一种宏大气势的视觉效果。(2)全景。其范围比远景小, 拍摄距离与被拍摄景物更近了。全景用于描述事物的全貌,让人产生一种对景物的全面的印象。被表现的景物充满画面。在人物摄影中,全景表现的是人的全身,对人物有全面的整体印象。(3)中景。中景拍摄的是人物的半身, 其重点表现的是主体本身, 也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主体和环境的关系,环境退居次要地位,是对主体的说明和陪衬。在拍摄中,为了说明主体和环境的关系,常用中景来表现。拍中景画面,应分清主次,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