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掌握议论文论证思辨方法[问题剖析] 就思维特点说, 叙述文更多地回答“有什么”“怎么样”,比如讲述一个故事,讲清楚某人某事、前因后果,它偏重于一种向前延伸的线性思维;比如描述一个场景、画面,这里有什么那里有什么,如何如何、怎样怎样,它偏重于一种面上铺陈的片状思维。对应我们熟悉的表达方式, 这种“是什么”“怎么样”的叙述,较多地倚仗记叙、描写、抒情和说明。它们都偏向于平面的、扁平的内容,这种思维擅长于再现、联想。2018 年浙江卷作文题: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的浙江精神。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 篇文章。【注意】①角度自选, 立意自定, 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 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可以预见,考生较多地仍会在“有什么”“怎么样”上打圈圈,比如举几个有“浙江精神” 的人或事的例子, 然后说“这就是浙江精神”“这就是浙江传奇”,最后说几句“我们要发扬”之类的话。就像 2017 年写“三本书”一样:我们要读有字之书,我们要读无字之书,我们更要读心灵之书, 所以啊, “三本书”筑就了我们人生的精神底色、思想基础。—— 这类文章固然“扣题”, 而且看起来有点像“论述文”, 但其思维仍然是“叙述文”。它们从已知到已知,从材料到材料,通篇下来,基本上都是“正确的废话”,没有新意,没有突破,只有围着关键词打转,“在平面滑行”。其思维没有在初中的思维基础上“发展与提升”。——需要说明的是,写好叙述文章,与写好论述文章,一样地难,一样地高明,二者有思维特点的区别,却并无优劣之分。[破解策略] 论证思辨 3 方法那为什么高中要强调“论述文”,强调“思辨”呢?因为“论述文”与高中生的思维发展水平相适应,与高校需要的“科学思维能力、学习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相匹配。所以高考写论述文的大方向并不会变,而且对论述文的要求 —— 其内核就是“思维发展与提升”——会越来越高。今年和去年都没有明确提出“写一篇论述文”,可能只是体现出题者对作文题“普适性”的考虑,即“照顾”一些暂时还不适应写论述文的考生,而不是要回到“文体不限”的老路,更不代表写论述文、考查思维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