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市电网的发展,变电站10kV 出线中电缆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导致10kV 系统的电容电流越来越大,远远超过了规程规定的10A(10kV 为架空线和电缆线混合的系统)。因此需要在10kV 中压电网中采用中性点谐振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理想的消弧线圈能实时监测电网电容电流的大小,在正常运行时电抗值很大,相当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能在极短时间内自动调节电抗值完全补偿电容电流,使接地点残流的基波无功分量为零。自动跟踪补偿消弧装置基本能实现上述功能,技术现已相当成熟,能将接地故障电流限制在允许范围内,保证系统的可靠运行及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关键词]:中压电网中性点谐振接地方式一、引言对 10kV 中压电网而言,设备的绝缘裕度受经济因素的制约作用较小,工频电压升高的不良影响较低, 相反限制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及其一系列危害显得尤为重要,加之接地继电保护选择性难题的攻克(之前为了检出和清除故障线路曾采用低电阻接地方式),现国内10kV 中压电网多采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其包括如下几种方式:1、中性点不接地方式;2、中性点经高电阻接地方式;3、中性点谐振接地( 经消弧线圈接地) 方式。所谓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实际系统是经过一定数值容抗接地的。当系统发生一点接地时,保护不跳闸,仅发出接地信号,可带故障运行1-2 小时(前提是系统接地故障电流不大于 10A)。因接地系数(零序阻抗与正序阻抗比值)k小于0,△ U=-U 相可能高于相电压,非故障相的工频电压升高将会略高于线电压,约为1.05U 线。另外,中性点不接地系统还具有中性点不稳定的特点,当单相接地电弧自行熄灭后,容易导致电压互感器的铁芯饱和激发中性点不稳定过电压,引起电压互感器烧毁与高压熔丝熔断等事故。如采用中性点经高电阻接地方式:可限制电弧接地过电压;限制单相接地电弧熄灭后激起的中性点不稳定过电压。但如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的故障电流超过10A,接地电弧不能自行熄灭, 将引起电弧接地过电压,所以中性点经高电阻接地方式有一定局限性,只适合用于规模较小的10kV 电网中。随着城市的发展,对环境要求的提高,蜘蛛网式满天横飞的架空线路影响了城市的美观,城市的各大街道纷纷将架空线路改为电缆入地。而每公里电缆的电容电流远大于同等长度的架空线路。以10kV 线路为例:架空线路的电容电流计算(按水泥杆、有避雷线计算)I c= 3.7U 线l× 10-3=3.7 ×10×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