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原创:论社会资源的整合与社区文化发展尊敬的朋友:此篇文章由本站老师独家原创写作,版权归会员所有,普通vip会员无权查看,服务咨询电话:0825-6698000。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的灵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胡锦涛同志关于“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的论述,阐明了共建与共享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辩证统一关系,揭示了和谐社会构建的客观规律。“社区文化”是一种崭新的文化形态。它生成于城市社区这一片独特的土壤上,是社区居民共同创造的社会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现在不少人都把社区文化等同于“唱歌跳舞”,甚至是老年人文化活动的代称,满足于开展一般层面上的文体、教育活动。对社区文化理解的片面性和肤浅性,必然导致工作面狭窄,从而忽略了社区文化的精髓。社区文化的核心是社区的精神面貌,它是社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象征,也是社区居民文化创造力的代表作,更是社区文化底蕴的凝炼和显现。社区文化的发展是社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份,两者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社区发展须臾离不开社区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和促进力。文化共建是实现文化繁荣的前提基础。“文化共建”体现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是实现文化共享的前提和条件。文化要实现真正的繁荣,就要充分调动和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依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不断形成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文化建设的新格局。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的主体。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只有激发群众的文化创造热情,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文化建设才会有动力和生命力。要努力动员和借助社会力量共建文化。文化建设,既要充分发挥文化战线的力量,又要善于动员和利用社会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建文化的格局。文化共享是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群众不仅是文化建设的建设者,更应该是文化的受益者。“文化共享”体现了社会主第1页共4页义社会的本质属性,是实现共同建设的目的和结果。只有在共建中实现共享,让广大人民群众不断从文化建设中得到实惠,才能使文化共建成为群众的普遍自觉。要进一步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文化建设要实现共享,首先要解决文化服务的覆盖面问题。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基层文化建设是重点,社区文化建设和农村文化建设是落脚点。在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同时,还特别重视社区文化建设,举办了各类社区居民参加的各种文化活动,特别注意维护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众的文化权益,制定落实向这些群体免费开放或优惠服务的政策,使文化服务尽可能广地覆盖到全省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群众。要进一步疏通渠道,加强城乡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更多地流向基层、流向农村、流向困难群体,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文化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全省人民。要切实提高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文化服务是否到位、是否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是决定人民文化权益是否落实的标准。文化是最富创造性的领域。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是日益增长、不断变化、逐步提高的。这就要求各级文化服务单位紧跟时代进步潮流,不断创新服务内容,改进服务质量,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文化需要。对社区文化资源的再认识1.人才资源“社区的每一个成员,都可以成为社区文化的资源”,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社区成员各有其文化特长,社区文化活动为他们展示才艺提供了平台,他们便是社区文化的现成人才;二是每一个成员都可以成为社区文化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支持者,教师是资源,学生同样是资源,演员或运动员是资源,观众也是资源;三是原先的“观众”或“参与者”在活动中接受熏陶和培训,增添了新的情趣爱好,从而变为新的行家里手,也便成了社区新的人才资源。2.历史文化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社区文化就是历史文化的长期积累。一第2页共4页方水土养一方人,社区文化归根结底演绎的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佳情景。社区文化是历史文化的传承与积淀,也是现代文化的生成与发展,没有传承,便没有创新与发展,没有历史文化,也就没有现代文化。对历史文化的认识,有一个由肤浅到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