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屈光不正一、概述四、散光眼二、远视眼五、屈光参差三、近视眼六、眼镜的矫正机理2一、概述1.正视和正视眼临床标准正视:当眼调节静止时,来自5m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屈光系统屈折后,能聚焦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标准:-0.25D~+0.50D为人眼正视眼的临床标准。2.屈光不正(非正视眼)当眼调节静止时,来自5m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屈光系统屈折后,不能聚焦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33.影响屈光不正的因素(1)正视化现象:新生儿眼球前后径约为17.3mm,几乎都为远视。随着年龄增长,人眼屈光状态渐呈现正视。该过程大约在青春期完成。(2)眼的屈光状态:取决于眼轴长度和眼屈光系统中屈光介质的屈光力,彼此是否能协调、平衡、匹配。(3)引起屈光不正的主要原因:眼球前后径、曲率半径、屈光指数、屈光介质短缺等。4二、远视眼1.远视眼的成因:轴性、曲率性、指数性。2.远视眼的屈光:当眼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眼屈折后聚焦于视网膜后。模糊的视网膜像。虚性的焦点。远视眼的屈光模糊视网膜像光学像平行光线远点∞53.远视眼的分类(1)依屈光成分分类(或依成因分类)1)轴性远视:眼轴过短,每缩短1mm,约有+3.00D。2)曲率性远视:角膜、晶状体弯曲度减弱。3)屈光指数性远视:角膜或晶状体屈光指数低所致。(2)依远视度数分类低度远视:0.00〜+3.00DS中度远视:+3.25〜+5.00DS高度远视:>+5.00DS6(3)依调节状态分类隐性远视全远视能动性远视显性远视绝对性远视1)隐性远视:为调节所掩盖,常规验光中难以发现。2)显性远视:未被睫状肌生理张力所代偿。在常规验光时矫正到最佳视力的最高正镜度。其又包括能动性远视和绝对性远视。3)能动性远视:动用调节可矫正的远视。4)绝对性远视。动用调节不能矫正的远视,是在常规验光时矫正到最佳视力的最低正镜度。5)全远视。隐性远视和显性远视的总和。74.远视眼的临床表现(1)视力减退。(2)视疲劳。(3)内斜视。(4)眼底变化。5.远视眼的矫正(1)框架眼镜。(2)角膜接触镜。(3)手术。8三、近视眼1.近视眼的患病率:不同民族有明显的差异。1995年调查:小学15%〜20%、中学40%〜50%、大学60%〜70%。2.近视眼的成因:(1)遗传因素:种族因素、家族因素。(2)环境因素:视近负荷、作业距离、用眼时间、照明条件、光污染、视觉环境的改变等。93.近视眼的屈光当眼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眼屈折后聚焦于视网膜前。远点:在眼前有限距离。4.近视眼的分类(1)按度数分类,低度:0.00〜-3.00DS,中度:-3.25〜-6.00DS,高度:>-6.00DS(2)按屈光成分分类,轴性近视眼、曲率性近视眼、屈光指数性近视眼。(3)按病程进展和病理变化分类,单纯性近视眼、病理性近视眼。(4)按是否有调节因素参与分类,调节性近视眼(假性近视)、真性近视眼、混合性近视眼(中间性近视眼)。105.单纯性近视眼的临床表现(1)视力降低。(2)视疲劳。(3)眼位。(4)眼底。6.近视眼的矫正:(1)框架眼镜。(2)角膜接触镜。(3)角膜塑性术。(4)屈光性手术7.近视眼的预防(1)优婚优育。(2)良好环境。(3)预防近视眼并发症。(4)定期进行视力检查。11四、散光眼1.散光眼的成因(1)曲率原因。(2)屈光指数原因。(3)屈光系统成分位置偏斜原因。2.散光眼的屈光当眼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眼屈折后,因屈光系统各子午线屈光力不同,引起不同的聚散度,故不能在视网膜上聚成焦点,而是在不同距离处形成两条焦线。规则散光眼的屈光状态Sturm光锥(史氏光锥)123.散光眼的分类(1)规则散光:两个主子午线互相直交,可用镜片矫正的散光。1)强主子午线方向分类①顺规散光:强主子午线位于垂直方向(土30°),近视散光轴位在180°±30°,远视散光轴位在90°±30°。②逆规散光:强主子午线位于水平方向(土30°),近视散光轴位在90°土30°,远视散光轴位在180°±30°。③斜向散光:强主子午线位于斜位方向,在30°〜60°或120°〜150°。132)依屈光状态分类ABCDEA-复性远视散光;B-单纯远视性散光;C-混合性散光;D-单纯近视性散光;E-复性近视散光143)依两眼散光轴位分类①对称性散光。两眼散光轴位同在90°或180°,或两眼散光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