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时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一)、应急预案1、静脉输液时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发现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液体输入。2、及时报告值班医生及护士长。3、了解外渗药物的种类、名称、性质,是否为强碱性药物、高渗液体、血管活性药物(去甲肾上腺素、阿拉明、多巴胺、垂体后叶素等)、阳离子药物(钙剂)、化疗药物等。4、评估发生药物外渗的部位(是否关节处)、局部皮下组织的厚度、面积、外渗药物的量、皮肤颜色、温度、疼痛的性质和程度(胀痛、刺痛、烧灼痛)。5、根据外渗药物的性质、种类、刺激强度,给予以下适当的处理措施并记录过程(如果是化疗药物外渗则按照化疗药物外渗处理程序进行)。(1)、局部湿热敷,注意观察皮肤颜色,防止烫伤。(2)、血 管 收 缩 药 外 渗 : 使 用 0.5% 的 654-2 局 部 湿 敷 ; 酚 妥 拉 明10mg+生理盐水 10ml-15ml 局部环封以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局部缺血缺氧。(3)、阳离子药物(如钙剂、氯化钾)外渗:0・2%利多卡因 10-15ml+透明质酸酶 2000u 局部封闭以促进药物扩散、稀释、吸收。(4)、强碱性药物外渗(如碳酸氢钠):局部湿热敷;维生素 C 或利多卡因 10ml-15ml+地塞米松 5mg-10mg 局部环封。(5)、高渗性药物(如脂肪乳剂、甘露醇、50%葡萄糖等)外渗:湿热敷或利多卡因 10ml-15ml+地塞米松 5mg-10mg 局部环封;50%硫酸镁溶液+地塞米松 5-10mg 局部湿敷至少 24h。6、轻度外渗(面积<5cm2)眉部环封 1-2 次(两次间隔 6-8h);重度外渗(面积>5cm2,甚至超过关节)第一天局部环封 2-3 次,第二天 1-2 次,以后酌情处理。7、抬高患肢,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局部水肿;禁止在外渗侧肢体肿胀未完全消退前继续进行输液治疗。8、密切观察外渗部位皮肤的颜色、温度、疼痛的性质,如果局部组织发生溃疡、坏死,应给予外科清创、换药等处理。9、安慰病人,作好心理疏导。(二)、处理程序发现药物外渗-立即停止药物输注-报告医生、护士长-了解药物种类、性质-评估外渗部位、面积、药液量-局部皮下封闭-湿热敷-抬高患肢-记录处理过程-观察局部皮肤颜色、温度-破溃、感染时应换药处理-加强心理疏导输液反应的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一)、应急预案1、输液治疗时应加强巡视,如发生输液反应(寒战、高热等)应立即停止该药物输入,保留静脉通路,更换液体和输液器。2、报告医生和护士长,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吸氧、保暖等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