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岩中常用到的几个“心理学”问题(一)编者语 : 现如今国内的攀岩氛围越来越浓厚,全国各地都活跃着许多热衷于攀岩运动的群体。同时,国家队教练赵雷获得国际级定线员证书;中国登山协会的李树老师获得国际级攀岩裁判员证书;国内自然岩壁攀爬高手阿成 (谢卫成) 首个完成5.14 级别难度线路; 以及丁承亮老师麾下弟子钟齐鑫李春华等多次打破并保持攀岩速度赛世界纪录等事例标志着中国攀岩水平在历经二十多年发展后的整体提升。攀岩高手们也经常到全国各地去学习交流攀岩技术;然而目前国内岩友之间的交流一般都限于攀爬技术交流的层面,却很少注意到攀岩过程中 “体育运动心理学”的应用。“体育运动心理学”对于许多岩友来说,似乎还是比较陌生的名词。然而,攀岩既然是一项体育运动, 那么其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变化特征必然也符合运动心理学的规律。 通过向心理学方面有关专家老师的请教,以及结合自己攀岩的一些体验,将在攀岩运动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与运动心理学有关的几个“心理” 问题予以列举、例证。一.运动技能的学习“老岩友”带”新岩友”是现在国内最常用的攀岩传授方式之一,然而许多老岩友都有过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前面一段时间刚教的动作他就又做不对了?为什么不该用力的肌肉,他却用很大的力?为什么一个简单的动作他却做得如此的不协调呢?”这些问题的原因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吧!形成一个运动技能一般要经历三个过程:泛化过程分化过程巩固过程1. 泛化过程学习任何一个动作的初期, 通过教练的讲解和示范以及自己即刻的运动实践,学员对该技术动作都只能获得一种感性认识;而学员对该技术动作的内在规律并不完全了解。技术动作的学习会刺激大脑皮质,使得大脑皮质的兴奋与抑制都呈现扩散状态,使身体条件反射暂时联系不稳定,出现泛化现象。此过程表现在学员动作僵硬、 动作不协调、 肌肉收缩序列混乱、 动作多余费力。教练员在此阶段应该抓住技术动作的主要环节及学员把握不好的部分去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此阶段不要过于去强调细节。 同时应该告知学员,这个阶段是必须经历的、不要太过在意自己目前的运动表现,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对技术动作的认识和体会上面,以便尽早的度过该阶段。举例: 例如,你要教一个侧身技术,那么在这个阶段就应该以正确的动作示范和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给学员以指导,该阶段切忌过于强调技术动作的细节,要鼓励学员自己用心去体会正确的技术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