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理论的研究综述信息来源:财经信息网日期: 2011-07-11 作者: [ 崔丹 ] 经济学家对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作为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环节,分配问题不仅影响到经济能否健康发展,也关系到国家政治的稳定。 收入分配理论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完善,经济学家对其研究日渐深入, 也得出了许多新的成果。 自库兹涅茨假说提出之后, 研究重点集中于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由于缺乏统一的实证分析结论, 理论学家从多个角度研究两者相互影响的机制。 本文梳理了收入分配理论发展的历程以及取得的重要成果,并从政治经济机制、社会稳定机制、市场规模机制等介绍了相关问题研究的最新成果。收入分配理论演进概述收入分配是经济学家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回顾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可以发现对收入分配理论的研究十分庞杂,从产生至今共经历了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以及当代的收入分配理论三个阶段。古典经济学家曾对分配理论给予极高的重视,侧重于讨论土地、劳动和资本三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收入分配。威廉· 配第最早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命题。 此后,亚当· 斯密将前者的理论作为研究社会财富创造和分配等问题的出发点。而针对分配问题进行开创性研究的则是古典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大卫· 李嘉图。 他始终把收入分配作为研究中心,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主题正是商品在参与生产过程的各阶级间的分配规律。新古典经济学家继承了古典经济学家从生产要素角度研究分配规律的传统, 发展形成了成熟的生产要素分配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以边际生产力为核心研究收入分配,认为边际生产力决定生产要素之间的收入分配;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以均衡价格理论为核心研究收入分配,分析了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以及由此决定的工资、利息、利润和地租等一系列分配变量。同时,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生产过程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揭示了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和体制变化同收入分配状况和趋势的内在关联。马克思指出,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剩余价值规律促使资本集中、积聚以及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导致产业后备军队伍不断扩大, 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有效需求不足。 于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周期性爆发, 经济发展在经济危机强制调整中辗转行进。经济制度变动是决定收入分配机制的观点, 是马克思对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关联研究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当代收入分配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当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对收入合理分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