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区域活动中如何做好观察记录 ( 二) 教师如何在区域活动中进行观察区域活动是以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满足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幼儿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而教师对区域游戏的观察、指导区域活动是以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满足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幼儿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而教师对区域游戏的观察、指导是幼儿能否在区域活动中得到较好发展的关键。《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 因此,有了教师细致的观察,才能了解幼儿的活动情况,并适时作出调整;有了教师及时指导,幼儿区域活动水平才会显着提高,并朝着健康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 “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态,它比一般知觉有更深的理解性,而敏税的观察力是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不是活动的总导演,而是环境提供者、观察记录者、引导支持者、客观评价者,而这些在活动过程中还不断地、灵活地更换,有时还会交叉重叠出现。观察分为有目的的观察和随机性观察。这两种观察方法在游戏区活动中交互使用。每当投放了新的材料或在近期发现了什么问题需要解决、处理时,都要进行有目的的观察,这种观察的针对性强。除此之外,教师还应随时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只有细致的观察游戏中的每个环节,才能促进幼儿的良好发展。作为一线的老师,我们平时在工作中把《纲要》作为我们的行动指南,并且把《纲要》的精神理念贯穿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可是在区域活动中,首先由于区域活动是一种强调个别化的学习活动,所以教师在活动现场的观察也会成为个别化的活动,即针对某一幼儿进行长时间的观察指导,而忽略了大多数孩子的情况。其次由于活动中孩子们选择了各种不同的区角,并且不断变化着这些内容,教师为了能了解到每一个孩子的活动情况就会忙于巡视,被动、琐碎地去观察,无法对某一孩子的发展有深入细致的了解。那么在区角活动中,教师具体应观察些什么呢?1. 观察幼儿需要,了解实际水平观察是实施有效指导的前提,没有细致的观察,就谈不上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 “教育为本,观察先行” 。 教师要正确指导区域活动,要观察了解在先,介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