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让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由于在现时的社会大环境、 应试教育模式和接收西方开放式教育等重重因素影响下, 我们的孩子就像生活在一个大染缸里一样,很容易就被染污了,沾染上某些不良习气,例如娇横任性、叛逆不听话、不诚实、上网成瘾、打架、厌学、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等问题,尤其是处于幼儿及青少年阶段的学生情况更为严重!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改正孩子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以及由这些观念导致的各种错误行为。 虽然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多, 有的人采取虎妈狼爸式的教育,还说是“赢在起跑线上”,人的一生其实是马拉松式的长跑过程,即使赢了起跑线,能跑多远、坚持多久、谁笑到最后还是未知之数, 往往是适得其反的, 因而个别人所谓虎妈教育的事例无论他们成功与否,都不值得崇拜、学习模仿、甚至广泛推广,这样教育会给绝大多数孩子造成永久的、不可磨灭的心理伤害, 不堪回首的童年就是这样导致的! 如果打孩子进行体罚教育, 后果可能相当严重,将来会报复到年老的父母和孙子那一代人的身上,所以暴力方式的教育害人不浅啊! 相反,反而是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更显得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不仅给了孩子生命,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给予孩子以各种影响和教育,在孩子世界观的形成、道德品质的养成和生活习惯的养成等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帮助家长和孩子建立良好适度的亲子关系。教育要从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开始,加强与孩子的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了解,就是要懂得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以及心里想什么,平时主要做什么,交往的人是些怎样的人等。理解,就是不要忽视孩子在家庭中的作用,在家庭中有他发表意见的一席之地,而不能说“小孩子懂什么”。家中大事应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设家庭民主化,即让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的权利和地位得到尊重。尊重儿童在家中的权利、地位,不是一味地宠爱娇惯孩子,置于“小皇帝”地位。对孩子百依百顺,不是尊重,是溺爱。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进行学习的。这个理论对于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家庭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家长的优良品质和不良习惯都会在孩子身上得到复制。所以,家长首先要做一个好的示范者, 他的生活态度、 言谈举止都是孩子源源不断的学习资源。家长不应只是“法官”,更应该做孩子的支持者。有些父母看到孩子身上存在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