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金属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六方堆积面心立方堆积体心立方堆积立方堆积钾型铜型钋型镁型金属晶体的三种密堆积方式备课参考简单立方堆积和体心立方堆积非密置层A2型体心立方堆积简单立方堆积金属晶体中原子密堆积方式的教学让学生动手进行等径圆球的堆积实验,在教师启发下认识堆积不同方式的区别两列错开若两列并排则是非密置层第2层各个球堆在第1层3个球的空隙上层上有3个特殊位置:球的顶部A、上三角形空隙C和下三角形空隙B。红、蓝球是同种原子,使用两种色球只是为了看清两层的关系。密置双层密置双层中间形成两种空隙:正八面体空隙(由3A+3B构成)正四面体空隙(由3A+1B或1A+3B构成)密置双层第三层叠加到第二层B上时,可以填在正八面体空隙上,也可以填在正四面体空隙上。A1型最密堆积:ABCABC…A1型第3层球堆在正八面体空隙上ABCABC…垂直于密置层观察(俯视图)平行于密置层观察(侧视图)第3层球堆在正八面体空隙上A1型(局部放大)A1型面心立方堆积BCAABCABC形式的堆积,为什么是面心立方堆积?A3型:第3层球堆在正四面体空隙上(局部放大)A3型最密堆积:ABAB……第3层球堆在正四面体空隙上A3型六方堆积(1)六方最密堆积(A3型)对于第一、二层来说,第三层可以有两种最紧密方式。第一种是将球心对准第一层的球心。于是每两层形成一个周期,即“…ABAB…”堆积方式,形成六方紧密堆积,即A3型密堆积。由以上堆积可知,同一层上每个球与同层中周围6个球相接触,同时又与上下两层中各3个球相接触,故每个球与周围12个球相接触,所以它们的配位数是12。(2)面心立方最密堆积(A1型)第三层的另一种排列方式,是将球对准第一层的2、4、6位,不同于AB两层的位置,这是C层。第四层再排A,于是形成ABC三层一个周期的排列方式,得到面心立方堆积,即A1型密堆积,配位数为12(同层是6、上下层各为3)。2.非等径圆球的密堆积由离子构成的晶体可视为不等径圆球的密堆积,即将不同半径的圆球的堆积看成是大球先按一定方式做等径圆球的密堆积,小球再填充在大球所形成的空隙中。如:NaCl晶体、ZnS晶体中,Cl-、S2-均按A1型密堆积,Na+、Zn2+填在它们的空隙中。在干冰中,直线形的二氧化碳分子在空间以A1型密堆积方式形成晶体。1.下列关于右图不正确的说法是()A.此种最密堆积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B.该种堆积方式称为A1型最密堆积C.该种堆积方式可用符号“…ABCABC…”表示金属晶体探究导引1在二维空间中金属原子之间有几种堆积方式?利用率如何?提示:金属原子在二维空间中的排列可以有两种方式:(a)非密置层,其结构特点是行列对齐、四球一空、非最紧密排列,如图(a)所示,原子配位数为4;(b)密置层,其结构特点是行列相错、三球一空、最紧密排列,如图(b)所示,原子配位数为6。非密置层原子排列不紧密,原子间的空隙大,空间利用率比密置层低。探究导引2在平面堆积的基础之上,在三维空间有几种堆积方式?利用率如何?提示:①简单立方堆积:将非密置层在空间一层一层的堆积,有两种堆积方式,其中一种的堆积方式如下图所示,相邻非密置层的原子核在同一直线上,不难理解,这种堆积方式形成的晶胞为一个立方体,被称为简单立方,配位数为6,分别位于上、下,前、后,左、右。这种堆积的空间利用率太低,只有极少数金属(如Po)采取这种堆积方式。(注:晶胞是从晶体中“截取”出来具有代表性的最小部分,是能够反映晶体结构特征的基本重复单位)②体心立方堆积:非密置层在空间一层一层的堆积的另一种方式是将上层的金属原子填入下层四个金属原子形成的凹穴中,下一层的原子核与上一层中四个球围成的空在同一直线上,晶胞类型为体心立方,配位数为8,即体心周围的八个顶点。这种堆积方式的空间利用率比简单立方要高,许多金属都采取这种堆积方式,如碱金属、铁、铬、钼、钨等。③面心立方堆积:密置层的原子的空间堆积方式也有两种,其中一种如下图甲所示,若将密置层的第一层标记为A层,第二层标记为B层,则B层中三球围成的空隙正对A层的球心,第三层标记为C层,C层的球心正对B层中三球围成的空隙,但C层的球心不与A、B层中任一层的球心正对,这样以ABCABC……三层周期性重复方式堆积,这种堆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