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1.3 截一种几何体》教学设计一、 内容和内容解析:在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并研究了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后,安排本节课《截一种几何体》。本节通过引导学生研究用一种平面去截圆柱体和正方体两个简朴几何体的过程,让学生体验空间中几何体与截面的关系,体会几何体在切截过程中的变化,在面与体的转换中丰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的能力,为下一节《从不同方向看》打下基础,含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以上的分析,我把教学的重点拟定为:引导学生通过猜想、实践、总结,参加探究用一种平面截一种几何体的数学活动,体会截面和几何体的关系,学生充足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二、 目的和目的解析: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把树干、西瓜等实际物体抽象成几何体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自己对圆柱体、正方体进行切截的过程,初步理解空间图形与截面的关系,理解截面的意义.初步认识简朴几何体的截面的某些特性。2. 数学思考:让学生参加对实物的切截活动,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对复杂的切截活动进行演示,丰富学生对空间图形的几何直观,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经历猜想、实践、总结、发现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并能有条理地、清晰地叙述自己的观点。3. 解决问题:通过猜想、实践、总结、发现四步探究用平面截圆柱体和正方体的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方略,渗入分类的思想。在同窗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4.情感与态度:通过实践活动、交流活动、分享活动,体验学数学的愉快,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和数学活动的经验,并在合作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三、教学问题诊疗分析:七年级是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阶段,学生求知欲强,对直观事物感知能力较强,但空间的想象能力还欠缺。因此教学中的一种难点是:对同一几何体从不同角度切截所得截面的不同形状的想象与截法,并从切截活动中发现规律,在理论上理解正方体截面中五边形和六边形的存在性,以及七边形的不存在性。 七年级孩子的学习热情高,参加课堂的主动性也高,喜欢体现自己的观点,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局限性,考虑问题不够全方面,因此教学的另一种难点是: 如何引导孩子分类讨论,考虑周全,同时用自己的语言来体现自己的观点,培养说理、交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