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应急产业发展回顾 及“十四五” 时期高质量发展路径思考 (丛晓男,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执行研究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 发展应急产业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内在要求。应急产业不同于普通产业而有其特殊性,其产品具有社会公共性、需求无规律性、高研发成本属性、专用性和可转换性。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应急产业虽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也暴露出防疫物资短缺、关键应急设备产能不足等问题。本文基于应急产业的特性和我国应急管理新形势、新要求,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应急产业高质量发展应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基本导向,并从创新能力、发展环境、标准体系、军民融合等多方面加以推进。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快速推进,人口、经济在空间上集聚程度提高,灾害暴露度增加,公共安全事件、突发应急事件的威胁增大,高强度开发打破了原有的人与自然平衡关系,自然灾害、传染病疫情等突发事件频发多发。防控和处置突发事件、保障公共安全的难度不断提高。发展应急产业,促进应急创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强化应急装备与材料储备,提高应急保障能力是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基本前提。早在“十一五”时期,我国就提出了“强化应急体系建设”的要求,后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应急产业更好更快发展做出了顶层部署。当前,我国应急产业发展已取得了积极成就,为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的应急产业为及时收治患者、遏制疫情蔓延作出了重要贡献,展现了疫情防控的“中国速度”。但是,面对新形势下的应急安全治理格局,我国应急产业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特别是疫情早期出现的防疫物资短缺、关键应急设备产能不足等问题,暴露了应急产业在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方面的短板,从而对应急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适时总结我国应急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并结合新时代我国应急安全治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研究和提出“十四五”时期应急产业发展的新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应急产业的内涵、外延和性质 01 应急产业的内涵 应急产业具有特定内涵。国务院 2014 年印发的《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应急产业是为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提供专用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应急产业产出的产品和服务就是围绕应对突发事件而展开的,具体应用场景包括突发事件发生前的预防、监测、预警等,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