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与边缘计算协同 九大应用场景 前言 2019 年边缘计算备受产业关注,一度引起了资本市场的投资热潮,很多人把2019 年称作边缘计算的元年。理性来看,造成如此火爆局势难免有一些炒作因素在推波助澜,毕竟边缘计算的概念存世也已多年。当然,毋庸置疑的是,工业互联网的大力推动、5G 大规模商用的持续酝酿等因素,让整个产业对IT 和OT 的深度融合充满信心和期待。这种情况下,也许边缘计算不火也难。 为了褒扬边缘计算,有些声音把云计算的概念描述的稍显狭隘或者刻意地把云计算放到了边缘计算的对立面。但从技术或商业演进的实际情况来看,边缘计算其实更多的是云计算向终端和用户侧延伸形成的新解决方案。边缘计算本身就是云计算概念的延伸,即便是赋予其独立的概念,也无法做到与云计算切割开,二者本就是相依而生、协同运作的。云边协同将成为主流模式,这种协同模式下,云计算在向一种更加全局化的分布式节点组合新形态进阶。 在开展云边协同相关研究的初期,本白皮书以《云计算与边缘计算协同九大应用场景》为题,由中国信通院联合产业多方撰写。旨在以理性而乐观的态度,分析云边协同在典型场景下的应用需求和业务模式,为引导产业发展和制定相关标准做铺垫、打基础。 一、云边协同的新浪潮 (一)边缘计算是云计算向边缘侧分布式拓展的新触角 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认为边缘计算是在移动网络边缘提供IT 服务环境和计算能力,强调靠近移动用户,以减少网络操作和服务交付的时延,提高用户体验。 Gartner 认为边缘计算描述了一种计算拓扑,在这种拓扑结构中,信息处理、内容采集和分发均被置于距离信息更近的源头处完成。 维基百科认为边缘计算是一种优化云计算系统的方法,在网络边缘执行数据处理,靠近数据的来源。 边缘计算产业联盟认为边缘计算是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网络边缘侧,融合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的开放平台,就近提供边缘智能服务,满足行业数字化在敏捷联接、实时业务、数据优化、应用智能、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关键需求。 开放雾计算联盟认为雾计算是一种水平的系统级架构,可以将云到物连续性中的计算、存储、控制、网络功能更接近用户。 上述边缘计算的各种定义虽然标书上各有差异,但基本都在表达一个共识:在更靠近终端的网络边缘上提供服务。 中心-边缘-端,的形态从电信开始之初就已经形成。电信时代,程控交换中心、程控交换机、电话形成了最初的“中心-边缘-端”形态;互联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