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焊接缺陷的成因及其防止方法 ①形状缺陷──外观质量粗糙,鱼鳞波高低、宽窄发生突变;焊缝与母材非圆滑过渡。 主要原因是操作不当,返修造成。 危害是应力集中,削弱承载能力。 ②焊缝尺寸缺陷 尺寸不符合施工图样或技术要求。 主要原因是施工者操作不当 危害:尺寸小了,承载截面小; 尺寸大了,削弱了某些承受动载荷结构的疲劳强度。 ③咬边 原因:⒈焊接参数选择不对,U、I太大,焊速太慢。 ⒉电弧拉得太长。熔化的金属不能及时填补熔化的缺口。 危害:母材金属的工作截面减小,咬边处应力集中。 ④弧坑 由于收弧和断弧不当在焊道末端形成的低洼部分。 原因:焊丝或者焊条停留时间短,填充金属不够。 危害:⒈减少焊缝的截面积; ⒉弧坑处反应不充分容易产生偏析或杂质集聚,因此在弧坑处往往有气孔、灰渣、裂纹等。 ⑤烧穿 原因:⒈焊接电流过大; ⒉对焊件加热过甚; ⒊坡口对接间隙太大; ⒋焊接速度慢,电弧停留时间长等。 危害:⒈表面质量差 ⒉烧穿的下面常有气孔、夹渣、凹坑等缺陷。 ⑥焊瘤 熔化金属流淌到焊缝以外未熔化的母材上所形成的局部未熔合。 原因:焊接参数选择不当 坡口清理不干净,电弧热损失在氧化皮上,使母材未熔化。 危害:表面是焊瘤下面往往是未熔合,未焊透; 焊缝几何尺寸变化,应力集中,管内焊瘤减小管中介质的流通界面计。 ⑦气孔 原因:⒈电弧保护不好,弧太长; ⒉焊条或焊剂受潮,气体保护介质不纯; ⒊坡口清理不干净。 危害:从表面上看是减少了焊缝的工作截面;更危险的是和其他缺陷叠加造成贯穿性缺陷,破坏焊缝的致密性。连续气孔则是结构破坏的原因之一。 ⑧夹渣 焊接熔渣残留在焊缝中。易产生在坡口边缘和每层焊道之间非圆滑过渡的部位,焊道形状突变,存在深沟的部位也易产生夹渣。 原因:⒈熔池温度低(电流小),液态金属黏度大,焊接速度大,凝固时熔渣来不及浮出; ⒉运条不当,熔渣和铁水分不清; ⒊坡口形状不规则,坡口太窄,不利于熔渣上浮; ⒋多层焊时熔渣清理不干净。 危害:较气孔严重,因其几何形状不规则尖角、棱角对机体有割裂作用,应力集中是裂纹的起源。 ⑨未焊透 当焊缝的熔透深度小于板厚时形成。 单面焊时,焊缝熔透达不到钢板底部;双面焊时,两道焊缝熔深之和小于钢板厚度时形成。 原因:⒈坡口角度小,间隙小,钝边太大; ⒉电流小,速度快来不及熔化; ⒊焊条偏离焊道中心。 危害:工作面积减小,尖角易产生应力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