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常见鳞翅目/鞘翅目/直翅目/双翅目/柄眼目害虫简介 名称 目科 为害特点 生活习性 防治办法 小地老虎 (别名土蚕、地蚕、黑土蚕、黑地蚕) 鳞翅目,夜蛾科。 幼虫将蔬菜幼苗近地面的茎部咬断,使整株死亡。 在长江流域以老熟幼虫、蛹及成虫越冬。成虫夜间活动、交配产卵,卵产在 5cm以下矮小杂草上,尤其在贴近地面的叶背或嫩茎上,卵散产或成堆产。成虫对黑光灯及糖醋酒等趋性较强。幼虫共 6龄,3龄前在地面、杂草或寄主幼嫩部位取食,为害不大;3龄后昼间潜伏在表土中,夜间出来为害。老熟幼虫有假死习性,受惊缩成环形。喜温暖及潮湿的条件,最适发育温区为 13—25℃,在河流湖泊地区或低洼内涝、雨水充足及常年灌溉地区,如属土质疏松、团粒结构好、保水性强的壤土、粘壤土、沙壤土。 1. 农业防治。早春清除菜田及周围杂草,防止地老虎成虫产卵;如已被产卵,并发现1—2龄幼虫,则应先喷药后除草,以免个别幼虫入土隐蔽。 2. 诱杀防治。(1)黑光灯诱杀成虫。(2)糖醋液诱杀成虫:糖 6份、醋 3份、白酒 1份、水10份、90%敌百虫 1份调匀,或用孢菜水加适量农药,在成虫发生期设置,均有诱杀效果。(3)毒饵诱杀幼虫(参见蝼蛄)。(4)堆草诱杀幼虫:在菜苗定植前,地老虎仅以田中杂草为食,因此可选择地老虎喜食的灰菜等杂草堆放诱集地老虎幼虫,或人工捕捉,或拌入药剂毒杀。 3. 化学防治。地老虎 1—3龄幼虫期抗药性差,且暴露在寄主植物或地面上,是药剂防治的适期。喷洒40.7%毒死蚂乳油每667m290—120g对水50—60kg或 2.5%溴氰菊酪或 20%氰戊菊酯3000倍液或 20%菊·马乳油3000倍液或10%溴·马乳油2000倍液或 90%敌百虫 800倍液或 50%辛硫磷 800倍液。也可选用3%米乐尔颗粒剂,每667m2 2—5kg处理土壤,具体方法参见网目拟地甲。 大地老虎 (别名黑虫、地蚕、土蚕、切根虫、截虫) 鳞翅目,夜蛾科。 同小地老虎。 年生 1代,以幼虫在田埂杂草丛及绿肥田中表土层越冬,长江流域 3月初出土为害,5月上旬进入为害盛期,气温高于 20℃则滞育越夏,9月中旬开始化蛹,10月上中旬羽化为成虫。卵期11—24天,幼虫期300多天。 同小地老虎。 黄地老虎 (别名土蚕、地蚕、切根虫、截虫) 鳞翅目,夜蛾科。 幼虫多从地面上咬断幼苗,主茎硬化可爬到上部为害生长点。 春秋两季为害,春季重于秋季。幼虫在 2—15cm深的土层中越冬,以 7一 10cm最多,翌春3月上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4月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