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气密封基本原理 干气密封基本原理 2010-03-22 14:18:24 阅读1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干气密封在气体动压轴承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干气密封于1979 年由JONH CRANE公司研制成功,JOHN CRANE 借此成为干气密封技术之执牛耳者。时至今日,干气密封技术在离心式压缩机等高速流体机械上已获得了广泛应用,在泵和反应釜等低转速设备应用已经必然成为趋势。JOHN CRANE 公司研制了泵用2800 和2800E 系列干运转气体润滑机械密封,占领了泵用密封的高端市场。 干气密封在结构上与普通机械密封相比,干气密封的旋转环与静止环密封端面较宽;在旋转环或静止环端面上加工出特殊形状的流体动压槽,如螺旋槽、圆弧槽、T 形槽等,槽深一般在10-9m 数量级。具有动压槽的环通常采用SiC 为材料,不具动压槽的环采用C石墨作为材料。(图 1-1、1-2) 以螺旋槽干气密封说明干气密封的运行原理。当旋转环高速旋转时,旋转环或静止环端面上的螺旋槽将外径处的高压气体向下泵入密封端面间,气体由外径向中心流动,而密封坝节制气体流向中心,于是气体被压缩引起压力升高,在槽根处形成高压区。端面气膜压力形成开启力,在密封稳定运转时,开启力与由作用在补偿环背面的气体压力和弹簧力形成的闭合力平衡,密封保持非接触、无磨损运转。(图 1-2、1-3) 如果出现某些扰动因素使密封间隙减小,此时由螺旋槽产生的气膜压力将增大,引起开启力增大,而闭合力不变,密封间隙将增大,直到恢复平衡为止;反之,如果出现某些扰动因素使密封间隙增大,此时由螺旋槽产生的气膜压力将减小,引起开启力减小,而闭合力不变,密封间隙将减小,密封将很快再次恢复平衡。干气密封的这种抵抗气膜间隙变化的能力称之为气膜刚度。(图 1-4、1-5) 由于其优越的摩擦润滑性能,更长的工作周期和更短的MTBM,以及更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干气密封作为一种性价比高的密封产品,可以预期在将来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干气密封的设计涉及诸多学科的内容。其中摩擦与润滑、流体力学、热力学、空气动力学、工程材料学、机械振动、控制理论是干气密封设计的需要涉及的核心内容。干气密封的几何参数(尺寸和槽型)和工况条件(密封压力、转速、气体温度和黏度)对其性能参数具有重要影响。(图 2-1) 干气密封的性能参数涉及密封面压力分布、开启力、泄漏量、刚度、开启力/泄漏量比值、刚度/泄漏量比值等参数。对于这些参数的分析,可以通过求解气体润滑Reynolds方程获得,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