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赏析专项练习——炼字题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森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孤静幽寂的景象(意境)。终南别业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二两句说,作者自己进入中年以后即开始厌倦尘俗,晚年就归隐于终南山边。•B.三四两句说,作者经常独自游山赏景。“每”即“常常”,“胜事”指山中美景。•C.五六两句写游山之趣:沿着溪水行至尽头,还可以坐下来看白云从岩岫间生起。•D.七八两句中说,作者偶遇山中“林叟”,与之谈笑言欢,竟不舍得让老人回家。D(七、八句是说作者在山中偶遇林叟,与之谈笑,自己忘了归期)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这首诗三、四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各是哪个字?请结合诗意作简要分析。(4分)•最精炼传神的两个字分别是“独”和“空”。诗人只身独游终南山,只是随兴而为;满山美景不需与人共享,但求自己心会其趣而已。这两个字表达出了诗人归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或:最精炼传神的两个字分别是“独”和“空”。诗人兴致来时,只能独自游山;纵有满山美景,也只能一人欣赏。在离尘绝俗的空静中也不得不承受着随之而来的孤独落寞。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张孝祥①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注:①张孝祥,南宋词人。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挤。词中的“湖”即江苏溧阳的三塔湖,湖边有寒光亭。•(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问讯湖边春色”写作者重游三塔湖如遇故人,故而问候湖边的春色。•B.“重来又是三年”写出两次游湖相距的时间,表达了故地重游的感慨。•C.“东风吹我过湖船”,写东风浩荡,吹着我的小船,表现了东风的强劲。•D.“杨柳丝丝拂面”写湖边的柳条被风吹动,拂过脸庞,给人轻柔之感。C“东风”句,表现的是春风的轻柔、友好。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2)结合全词,说说“此心到处悠然”中“悠然”二字所蕴含的情感。(4分)•①看惯世事后的无奈、淡漠。•②在美好的春光中感到愉悦怡然。(各2分)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3)请从画面描写的角度,对“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两句加以赏析。(4分)•天水相连辽阔深远,沙鸥飞翔其间。(1分)诗人运用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的手法,(1分)使画面生动、意境悠远(1分)与作者“悠然”的情感自然相融。(1分)(其它答法,符合诗意即可)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1)开头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的“又”字用的好,说说好在哪里?•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2)“满林残照见归鸦”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