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的人工养殖技术特水 142 王江 201413451牡蛎隶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牡蛎科。是沿海最为常见的双壳贝类,种类繁多,据说全球有 100 多种,我国已报道的有 20 多种。人工养殖主要是以下 4 种:即近江牡蛎、褶牡蛎、密鳞牡蛎和长牡蛎。现将长牡蛎的养殖技术介绍如下:长牡蛎也称真牡蛎、日本真牡蛎,太平洋牡蛎自然分布于日本的北海道至九洲沿海。是一种广温广盐性的内湾性贝类。它附着在退潮时露空的岩石或建筑物上。我国自 1979年引进养殖。牡蛎自附着开始终生营固着生活,不能脱离固着物而自行移动,仅有启闭壳运动。左壳固着,只有右壳能启闭张合运动。并依靠右壳启闭运动进行呼吸、摄食、生殖、排泄等生活活动。在遇到不良环境条件时,紧闭贝壳以度难关。长牡蛎为广温性贝类,在 0-32°C 水温中能生活,最适生长水温为 15—25°C。它对盐度的适应范围也很广,在盐度为 10—40%。范围内均有分布,盐度低的海区生长快。牡蛎主要摄食单细胞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摄食无特殊的规律性,一般水温在 10—25C 时摄食旺盛,但在繁殖期,摄食强度相对减弱。一、牡蛎的养成方法:(一)投石养成法此法适用于底质较硬的潮间带和潮下带,选用拳石或较大的石块作附着基,均匀分散或成堆、成行在养成场里分散养成。目前该法已逐步被淘汰。(二)水泥条养在法此法是我国目前开展的最为广泛的一种牡蛎养殖方法,其主要养殖技术为:待水泥条附苗结束后,正确掌握移养日期。为缩短养成期,移养工作应在 10 月 1 日以后开始,因 10 月1 日后,海区基本无藤壶苗附着。争取在 11 月底前结束。养成区应选择在低潮区为宜,这样能增长摄食时间。在多泥沙海区,要避开潮流过急处插养,这是因为牡蛎在涨、退潮时贝壳张开,泥沙灌入体内导致窒息死亡。养成形式选定,硬底质可用单插式,软涂底质宜用簇堆养成,因其可增强抗风力,避免底脚软倒,且可节省劳力。养成方法:排列要顺潮向,行距间要开沟排水,这样可减轻促淤和下陷。(三)垂下养成法垂下牡蛎养殖法是目前国内外牡蛎养殖的先进技术,且有养殖周期短、产量高等优点,是我国牡蛎养殖业的发展方向。现分别介绍如下:1、筏式养殖法:此法适用于干潮时水深 4 米以上,风浪平静的内湾。筏的结构大小因地而异,没有统一规格,筏子通常用圆木和毛竹扎成有 5X10 米的,也有 10X10 米。每台筏用 6-9 个浮桶或其他浮子作浮力,并以锚或桩固定在海底。将已附好苗的蛎壳串、橡皮条悬挂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