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社会变迁与教育天地之化, 往者过, 来者续,无一刻之停息。这是我国哲学家和教育家对社会变迁的感慨。不仅如此, 我国哲学家庄周也曾说过:物之生也, 若骤若驰, 无动而不变, 无时而不移。如此,社会总是在不断的变迁之中,那么作为人的一种生存方式的教育应如何才能与社会的变迁相适应呢?教育与社会的变迁又有什么关系呢?学完这一章您将得到答案!当下我国社会所正在经历的变迁属于社会分化而非社会革命类型,其变迁的结果是: 在人口结构这方面, 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农民这一阶层的分化,出现了目前非常庞大而又备受各界关注的社会群体农民工。农民工指拥有农业户口、被人雇用去从事非农活动的农村人口。一、社会变迁概述社会变迁是社会的发展、进步、 停滞、倒退等一切现象和过程的总和。社会变迁既包含社会的进步和退步, 又包括社会的整合和解体。社会变迁的内容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的所有领域,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变迁、人口变迁、经济变迁、社会制度和结构变迁、社会价值观的变迁、生活方式的变迁、文化变迁、科技变迁等。社会变迁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主要有社会整体和局部的变迁、社会的渐变与突变、社会的进步与退步等。二、教育与社会变迁的关系一 教育是社会变迁的结果社会变迁尤其是剧烈的社会革命会对教育产生巨大影响。学校教育的产生、教育制度的变革、教育目标和教育观念的变化、教育功能的变革等几乎都是社会变迁的结果二 教育是社会变迁的动因教育是社会变迁的动因.主要体现在教育培养入、传递新的意识形态、进而推动科技发展、经济振兴、文化繁荣与政治革新等方面。三 教育是社会变迁的条件教育既可能成为一种社会变迁的动因,也可能成为另一种社会变迁的条件。教育具有双重功能:教育的显性功能即预期达成的目标往往是在教育引起社会变迁的意义上加以设计的;教育的隐性功能即在未被预计的情况下,在完成显性功能的过程中附带产生的功能正是导致其他社会变迁的条件三、教育与现代化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是世界各国社会变迁的共同趋向。关于社会现代化的研究从世纪年代开始。托夫勒从技术至上角度论对社会现代化做了系统论述。关于现代化的研究,有的从社会组识与政治结构的演变研究现代化,有的从文化变革研究现代化。(从世纪(一说是世纪)开始世界现代化的进程。)现代化有两种类型:原发型的现代化(内源性现代化)和赶超型的现代化(外源性现代化)。 原发型的现代化是一个自发的、逐步成熟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