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性传染病。叉叫坏死性鼻炎和"红鼻子"病。以冬季或寒冷时发病较多。患病牛的呼吸道、眼和生殖道的分泌物及精液内,都含有大量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与排泄物的接触以及与病牛的直接触进行传播。病原学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又称牛疱疹病毒I型(BHV-1),属于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甲亚科成员牛疱疹病毒I型系球形有囊膜的双股DNA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敏感。多种消毒剂均可使病毒灭活。流行病学病牛和带毒动物是主要传染源,隐性感染的种公牛因精液带毒,因此是最危险的传染源。病毒主要存在于鼻、眼、阴道分泌物和排泄物中。本病可通过空气、飞沫、物体和病牛的直接接触、交配,经呼吸道黏膜、生殖道黏膜、眼结膜传播,但主要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吸血昆虫(软壳蜱等)也可传播本病。在自然条件下,仅牛易感。各种年龄和品种的牛均易感,其中以20~60日龄的犊牛最易感,肉用牛比乳用牛易感。本病在秋、冬寒冷季节较易流行。过分拥挤、密切接触的条件下更易迅速传播。运输、运动、发情、分娩、卫生条件、应激因素均与本病发病率有关。临床症状呼吸道型:表现为鼻气管炎,为本病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病初高热(40~42℃),流泪流涎及黏脓性鼻液。鼻黏膜高度充血,呈火红色。呼吸高度困难,咳嗽不常见。临床症状生殖道型:母畜表现外阴阴道炎,又称传染性脓疱性外阴阴道炎。阴门、阴道黏膜充血,有时表面有散在性灰黄色、粟粒大的脓疱,重症者脓疱融合成片,形成伪膜。孕牛一般不发生流产。流产型:一般见初胎青年母牛怀孕期的任何阶段,也可发生于经产母牛。脑炎型:易发生于4~6月龄犊牛,病初表现为流涕流泪,呼吸困难,之后肌肉痉挛,兴奋或沉郁,角弓反张,共济失调,发病率低但病死率高,可达50%以上。眼炎型:表现结膜角膜炎,不发生角膜溃疡,一般无全身反应,常与呼吸道型合并发生。在结膜下可见水肿,结膜上可形成灰黄色颗粒状坏死膜,严重者眼结膜外翻。角膜混浊呈云雾状。眼鼻流浆液脓性分泌物。病理变化呼吸道病变表现上呼吸道黏膜炎症,鼻腔和气管内有纤维素蛋白性渗出物为特征。生殖道型表现为外阴、阴道、宫颈黏膜、包皮、阴茎黏膜的炎症。脑炎型表现为脑非化脓性炎症变化。诊断在国际贸易中,指定诊断方法为病毒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病原分离鉴定(仅限于精液),无替代诊断方法。病原检查:病毒分离鉴定(接种牛肾、肺或睾丸细胞)、病毒抗原检测(荧光抗体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血清学检查:病毒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病料采集:鼻腔拭子、脓性鼻液(应在感染早期采集)鉴别诊断?!犊牛白喉巴氏杆菌治疗本病目前无特异治疗方法。病后加强护理,给予适口性好、易消化的饲料,以增强牛的耐受性。抗生素虽对本病无治疗作用,但可防治继发感染,控制并发症。为此可注射四环素200~250单位,或土霉素2~2.5克,每天二次。预防措施当暴发本病时,应立即隔离,同时对所有牛进行疫苗接种。疫苗目前有三种:鼻内注射苗、匈牙利热稳定苗和灭活疫苗(即为甲醛灭活的氢氧化铝胶浓苗),可根据疫苗说明书选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