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伟华蝶恋花课件VIP免费

伟华蝶恋花课件_第1页
1/26
伟华蝶恋花课件_第2页
2/26
伟华蝶恋花课件_第3页
3/26
蝶恋花晏殊东沟中学李伟华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宋仁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卒谥元献。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婉约派词人,有《珠玉词》。作者简介看注释槛菊愁烟兰泣露⑴,罗幕轻寒⑵,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⑶,斜光到晓穿朱户⑷。昨夜西风凋碧树⑸,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⑹,山长水阔知何处?⑴槛(jiàn):栏杆。⑵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⑶不谙(ān):不了解,没有经验。谙:熟悉,精通。⑷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⑸凋:衰落。碧树:绿树。⑹彩笺(jiān):彩色的信笺。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全词大意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昨天夜里西风凋零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边,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1、读完这首词,说说词人想通过这首词传达什么情感?明确:写与友人(恋人)远别之苦。(提示:抓关键词:“离别苦”)2、古诗词中常将绵长的情感溶于景色中,请同学们找一找,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景物?菊、兰、罗幕、燕子、明月“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看不见“寄彩笺”“知何处”寄无所踪“满目山河空念远”3、在词的下阕中,主人公用哪两种方法来排遣离愁别恨?有效果吗?4、下阕中用哪些字、词语点染出愁苦?凋使……凋零使碧树一夜凋去,写风的劲厉肃杀。独与上阕“燕子双飞”映衬,写孤独无依,望尽与碧树凋尽呼应,境界一跃为广阔。山长水阔渺茫无着落,写了悠远辽阔的境界。鉴赏一:“槛菊愁烟兰泣露”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些景物带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征色彩(象征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因此说,这些景物都染上了主观的色彩。鉴赏二:“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第二句中,罗幕的“轻寒”,与“燕子双飞去”有必然联系吗?但在主人公眼里,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的。这表现了主人公什么心境?这两种现象间本不一定存在着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里,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的。这里与其说是燕子的感觉,倒不如是写帘中人的感觉――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孤孑凄清而引起的寒意。“昨夜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吹落树叶情景的回忆。“凋”,使....凋落。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肃杀,“凋”字正传达出这一自然界的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景物的萧索肃杀体现了人物的悲哀孤独。故“凋”字既写出了景,又道出了情。鉴赏三:“昨夜西风凋碧树”“昨夜西风凋碧树”只是女主人公清晨起来才看到的景象吗?“凋”字如何理解?既然主人公有着浓郁的离愁别恨,就要想法排遣,于是,她“便独上高楼”。以上抒写的只是忧伤低迴之音,这里却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有人说,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百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所以,这几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情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冼尽铅华,纯用白描。气象阔大,境界高远,成为全词的警句。鉴赏四:“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句所写的境界有什么特别处?和之前的境界同吗?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三层境界: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第一层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伟华蝶恋花课件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