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早期识别一、抑郁症定义抑郁症属于情感性精神疾病,是由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引发,以典型的“三低”症状为重要特性,伴有对应的认知和行为障碍,可有精神病性症状,症状持续两周以上。二、概述抑郁症发病多见于秋冬季。成年女性与男性比例为 2:1;男性小朋友的患病率略高于女性。抑郁症平均年纪为 40 岁。有重复发作倾向,预后较好,普通不造成明显的精神衰退,不留人格缺点。患病率根据 WHO 的研究报告和中国卫生部的有关资料:在我国抑郁症患病率 3%-5% ;全球患病率5-10%;抑郁症患者中有 90%的人未得到过正规治疗;大都市白领成为高发人群;全国地市级以上医院对抑郁症的识别不到 20%;抑郁症占中国疾病负担的第二位。神经精神疾病比例有关资料表明:神经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首位,约占疾病总负担的 20%。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负担到将上升至疾病总负担的 1/4,资料显示我国 70%的人处在亚健康状态,与心理应激有关的疾病约占人群的 5%-10%,身心疾病、心理障碍已成为多发、常见病。据统计我国重点都市典型医院用抗抑郁药占总药量的 1/5。抑郁症的自杀率据报道,约有 50%的抑郁症患者有企图自杀的行为;自杀率高于普通人群 20 倍 约 15%的抑郁症患者最后死于自杀;对生活失去信心,无用感,自罪感及绝望感是造成自杀的常见症状。抑郁症自杀者中,有妄想者多于无妄想者。三、病因及发病机制生物学因素遗传因素本病与遗传关系亲密,血缘关系愈近,患病率愈高,一级亲属的患病率高于其它亲属;神经内分泌因素血浆皮质激素、17-羟皮质类固醇的含量增高;神经生化因素 NE 和 5-HT 水平下降。心理学因素病前人格特性性格内向、自信心差、对事物把握性差、过分紧张等性格特点,会使心里应急事件的刺激加重,并干扰个人对事件的解决;童年经历缺少母爱,关心程度低、过分溺爱袒护,小朋友期受到性虐待;认知模式患者的负性认知模式和消极的归因方式。社会学因素6 个月内有重大生活事件者,其抑郁发作的危险率增高 6 倍,自杀的危险增高 7 倍。疾病因素患慢性疾病如中风、糖尿病、帕金森氏病、癫痫、心肌梗塞、甲减、恶性肿瘤等得抑郁症的几率高。药品因素降压药:安达血平片、新降压片、降压静片、脉舒静片、复方降压平片,降压灵、降压平。脉乙啶、肼苯哒嗪、心得宁、心得安、美加明、甲基多巴。抗厌氧药;甲硝唑(灭滴灵)。抗结核药:异烟肼(雷米封)。抗心律失常药:达舒平、心律平、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