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鱼类的形态构造第一篇鱼类的形态构造研究鱼类的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解剖构造,了解各器官的相互关系及机能,分析各器官的原始类型与其发展过程,阐明器官系统的发展规律第一章鱼体的外部形态第一章鱼体的外部形态第一节鱼体的外部分区第二节鱼类的体型第三节鱼类的头部器官第四节鳍本章总体上包含两大部分:基本概念--要求能理解、记住基本技能--要求操作准确第一章鱼体的外部形态第一章鱼体的外部形态第一节鱼体的外部分区鱼生活在水中,水环境不同于空气,密度大、阻力大。鱼的外形随着生活环境的不同,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变化多样,但基本体形是纺锤形。体表有粘液覆盖——减少运动阻力吻尖——利于分水前进口和鳃盖比密闭、鳞片致密——减少运动阻力。尾鳍新月形,尾柄强而有力——推动作用构造和机能的统一青干金枪鱼第一章鱼体的外部形态第一章鱼体的外部形态第一节鱼体的外部分区一、鱼体分区头部——吻部端到鳃盖骨后缘。圆口类、板鳃类到最一个鳃裂。躯干部——鳃盖骨后缘到肛门(或泄殖孔后缘)。有些鱼类(如鲽形目)肛门前移,则以体腔末端或最前一枚尾椎骨为界,如果以肛门划化会失去自然的真实性。尾部——躯干部之后。第一章鱼体的外部形态第一章鱼体的外部形态第一节鱼体的外部分区二、头部分区(P11)吻部——眼以前的头部。颊部——眼的后下方和鳃盖骨的后缘部分。颏部——下颌联合的后方。喉部——两鳃盖间的腹面。峡部——颏部和喉部之间(分隔两鳃腔的地方)。鳃盖膜——鳃盖后缘的皮褶。鳃条骨——支持鳃盖膜的细长骨骼。眼间隔——二眼眶的背缘正中距离。第一章鱼体的外部形态第一章鱼体的外部形态第二节鱼类的体型三个体轴第一章鱼体的外部形态第一章鱼体的外部形态第二节鱼类的体型一、四种基本体形纺缍形——1轴长,2、3轴较短。如鲤、金枪鱼等。最常见的体形,游泳快。侧扁形——1轴较短,2轴长、3轴短。如鲳、马面鲀、鳊、团头鲂。运动不甚敏捷,较少作长距离洄游,生活于水的中下层,水流较缓的地方。平扁形——1轴较短,2轴短、3轴长。如鮟鱇、棘茄鱼、鳐、魟等。多生活于水底层,运动较迟缓。棒形(鳗形)——1轴特别长,2、3轴短。如黄鳝、鳗鲡、烟管鱼等。多潜伏于水底泥沙中,适于穴居或在礁石岩缝中活动。第一章鱼体的外部形态第一章鱼体的外部形态第二节鱼类的体型二、一些特殊体形(比书10)海马形——海马球形——鲀箱形——方箱鲀带形——带鱼不对称形——比目鱼箭形——鱵鱼第一章鱼体的外部形态第一章鱼体的外部形态第三节鱼类的头部器官吻板鳃类吻比较发达口是鱼类的捕食工具、也是呼吸的入水通道。圆口类、板鳃类、硬骨鱼类口的位置、形状和口裂大小,口和食性的关系。须有些鱼有须,须位于口的附近,是感觉器,功能是辅助发现和觅取食物,须的名称;;须的形状、位置、数量常是分类的依据。眼位置(纺锤形鱼、底栖性鱼)、大小(拟大眼鲷眼径等于头长的一半)弹涂鱼、鲶类、盲鱼,脂眼睑、瞬膜和瞬褶鼻孔嗅觉器官的通道,水流通过鼻孔进入鼻窝中,与嗅囊接触,从而感觉到外界的化学剌激。鱼的鼻孔一般与口腔不通,故仅可以司嗅觉,无呼吸功能(但总鳍鱼、肺鱼有内鼻孔,能呼吸除外)圆口类一个鼻孔,软骨类的鼻瓣、鼻口沟、入水孔、出水孔,硬骨鱼多数头侧具2个鼻孔,少数1个鼻孔,极少数鱼类没有鼻孔(鲀形目的少数种类,仅有嗅觉上皮)第一章鱼体的外部形态第一章鱼体的外部形态第三节鱼类的头部器官鳃裂和鳃孔圆口类、软骨类头侧孔裂为外鳃裂,呼吸时水流:口-口腔-鳃(气体交换)-由鳃裂排出。七鳃鳗鳃裂7对,板鳃类5-7;全头类有一假鳃盖,鳃裂开口于鳃腔中,鳃盖后方有一孔裂,叫鳃孔;硬骨类有鳃盖骨,合鳃目的黄鳝左右鳃孔愈合为1个。鳃盖膜与峡部相连--鳃孔较小;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鳃孔较大。海龙、海马、鲀形目鱼类鳃孔很小。喷水孔多数软骨鱼类和少数硬骨鱼类在眼的后方还有一对孔--喷水孔。实际上是退化的鳃裂(胚胎时喷水孔和鳃裂一样;喷水孔内可见鳃丝)鳐类喷水孔较大,用于进水;鲨类喷水孔不大或无(不太需要);硬骨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