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金属材料1、金属材料的结构与一般特性用于土木、 建筑工程的金属材料主要有:①建筑钢材的使用量最大,其产品形式有型材、板材、管材和线材;②不锈钢主要用于厨房设备、卫生洁具和建筑装饰;③铝及铝合金质量轻,耐腐蚀性强,装饰性能好,主要用于门窗、室内外装修、装饰;④幕墙材料和金属器具;⑤铜的价格较贵,只限于建筑五金、门窗和家具的装饰或金属器件,用量很少。(1)金属材料的结构在结晶粒子的内部, 金属原子按照一定的规律在三维方向上呈规则排列,其排列规律可以用空间格子来描述,叫做晶格。熔点: 1535℃,呈液态;1535-1390 ℃:体心立方晶格,称为δ-Fe ;1390-910 ℃:面心立方晶格,称为γ-Fe ,伴随着体积收缩;<910℃:体心立方晶格, 称为α -Fe ,伴随着体积膨胀。同一种类的金属在不同的温度下其晶格排列方式可能不同,这种现象叫做金属的同素异构体 。利用金属在不同温度下的同素异构性,可对金属进行热加工处理,以获得不同性质的金属材料。绝大多数晶体都是10-100 μ m的晶粒组成的多晶体,晶粒之间的界面叫做晶界面。特殊热处理后可变小。晶粒越细小,晶界的面积越大,材料受力时的韧性、变形均匀性和抵抗破坏的性能越好,合金化也是一个途径。按添加元素的位置分为:①侵入型固溶体;②置换型固溶体;③析出物。晶体的有序排列遭到破坏,晶格缺陷的形式有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等。将间隙原子或置换原子地加入到金属材料结构中,就形成了材料固溶强化;位错的存在降低金属材料的强度,降低2-3 个数量级,同时提高金属的塑性变形性能;晶界面越多,金属的强度越高、性能均匀性越好。(2)建筑钢材的成分及其对性能的影响①钢材的主要化学成分是铁元素和碳元素,其中碳元素的含量在0.02 %- 2.0 %的范围;②如果碳含量大于2.0 %则称为生铁,生铁坚硬,但呈脆性,不能承受冲击荷载的作用③钢材根据含碳量的多少分为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 随着含碳量增加, 钢材的强度、硬度增大,但塑性、韧性降低。建筑上常使用低碳钢。④在铁 - 碳合金中有意识地加入其他元素的原子,例如Mn、Si 、Ni、Cr 等,制成合金钢。按照合金元素的多少,分为高、中、低合金钢。建筑上常用低合金钢。(3)金属材料的一般特性①金属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能抵抗冲击荷载的作用;具有导电性和导热性;②延展性好, 能制成各种型材、 板材和线材;③能进行焊接、铆接等加工,作成长大尺寸的构件;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