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一、规范组成二、规范所处位置•正文介绍•1总则•1.0.1为了加强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管理,保证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做到技术先进、工艺可靠、经济合理、管理高效,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中的智能建筑工程施工。•1.0.3本规范应与国家现行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50375、《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配套使用。•1.0.4智能建筑工程的施工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共13条•3基本规定•3.1一般规定•3.1.1智能建筑工程施工前,应在方案设计、技术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深化设计,并绘制施工图。•3.1.2智能建筑工程的施工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等级和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施工单位承担。•要点•深化设计:深化设计应由具有相应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或施工单位进行设计,并且深化设计文件的深度应满足工程实施的要求•相应资质等级和安全生产许可证•3基本规定•3.2施工管理•3.2.1施工现场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智能化各子系统之间,建筑智能化专业与建筑工程各专业之间,应进行协调配合,并应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2智能建筑工程的实施应全程接受监理工程师的监理;•3未经监理工程师确认,不得实施隐蔽作业。隐蔽工程的过程检查记录,应经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并填写隐蔽工程验收表。•3.2.2施工技术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技术负责人的主持下,项目部应建立适应本工程的施工技术交底制度;•2技术交底资料和记录应由资料员进行收集、整理并保存;•3当需设计变更时,应经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共同协商,并应按要求填写设计变更表审核确认后,方可实施。•3.2.3施工质量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确定质量目标;•2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控制程序。•3.2.4施工安全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建立安全管理机构;•2应符合国家及相关行业对安全生产的要求;•3应建立安全生产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4作业前应对班组进行安全生产交底。•要点•应遵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的相关规定。•本条第1款,建筑智能化各子系统的实施是依附于建筑物本体实现的,并且有些智能化子系统之间以及智能化子系统与建筑设备等专业相关联,所以建筑智能化各子系统之间,建筑智能化专业与建筑工程各专业之间,应进行协调配合,特别是各专业接口与界面的合理划分,是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条第2、第3款,强调了在智能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包括深化设计、管线敷设、设备安装与调试、系统检测、检验与验收以及试运行等阶段,应全程接受监理工程师的监督与管理。•3基本规定•3.3.1技术准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工前,应进行深化设计,并完成施工图;•2施工图应经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会审会签;•3智能建筑工程施工应按审批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实施;•4施工单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并应报监理工程师批准;•5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包括熟悉施工图、施工方案及有关资料等技术交底工作。•3.3.2材料设备准备除应符合国家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第3.2节、第3.3.4条、第3.3.5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材料、设备应附有产品合格证、质检报告,设备应有产品合格证、质检报告、说明书等;进口产品应提供原产地证明和商检证明、质量合格证明、检测报告及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的中文文本;•2检查线缆、设备的品牌、产地、型号、规格、数量及外观,主要技术参数及性能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外表无损伤,填写进场检验记录,并封存相关线缆、器件样品;•3有源设备应通电检查,确认设备正常。•3.3.3机具、仪器与人力准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安装工具齐备、完好,电动工具应进行绝缘检查;•2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测量仪器和测量工具应根据国家相关法规进行标定;•3施工人员应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