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浅谈“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2009 年岁末,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广东省考察时,强调企业要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作出更大贡献。此前,中国商务部门不惜花重金在美国C N N电视台为中国制造打广告;而在美国主流媒体《时代》周刊2009 年年度人物评选中,“中国工人”作为唯一群体上榜,这一切,使得“中国制造”再次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 “中国制造”历经30 年风雨兼程,为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过去低成本、薄利润、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结构升级和转型是中国制造面临的必然选择。 在金融危机还未完全走出低谷的当下,从 “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还需跨越哪些障碍?后危机时代,“中国制造”的机会又有哪些?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做客《22 度观察》,为我们评说中国制造。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深圳卫视《22 度观察》,欢迎您的收看。大家知道 2009 年底胡锦涛同志在广东考察时提出,要推动中国企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这再次引起我们对“中国创造”这个概念的关注。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中国创造”凸显出怎样的内涵?金融危机又带给我们哪些新的历史性机遇?这些问题今天我们请到了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先生来回答,让我们掌声热烈欢迎。 【嘉宾介绍】 龙永图,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 主持人:龙先生,今天我们从“中国制造”开始谈起,首先一个小问题,前一段时间特别热的大片《2012》,您看过吗? 龙永图:我没看过。 主持人:有一个情节,我给您转述一下,很简单。就是说到人类世界末日的时候,最后拯救人类的重任是由诺亚方舟承担的,这个巨大的诺亚方舟是在中国制造的,而且这个方舟上到处都写明了中国制造的印记。那您听到这样一个电影里的细节的时候,您想什么? 龙永图:有一定的道理,但稍微夸张了一点,因为实际上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任何一个产品,如果它是一个比较有科技含量的产品,基本上不可能是一个国家制造的。所以他是由全球制造的,就像一架波音飞机一样,它并不是在美国制造 2 的,它是在全世界几十多个国家生产的零部件,在美国组装而造成的。包括一件很简单的中国衬衫,可以说是在中国加工的,但是它的面料、它的纽扣或者说它的设计可能都在国外的,所以在全球化的时代,你很难说哪件产品是中国制造的。 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