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特色专业 湖南师范大学是全国著名的师范院校,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全国师范院校综合实力稳居前十,在第七名上下波动。2011 年教育学学科(教育学包括教育学、体育学等2 个学科类,共有9 个本科专业)全国排名第十三。 第一选择还是文科类的师范类专业——中文、历史学、教育学、英语,还有新闻系也值得一提,在湖南省内较强。 物理、数学和化学也说得过去,此外,生命科学院的生物科技因为有一个院士和几个国家级实验室,值得考虑。 另外,还有几个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特色师范类专业):体育教育、英语、生物科学、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化学、数学、物理学、历史学。 发育生物学学科 湖南师范大学发育生物学学科点的发展始于上世纪 50 年代初的鱼类发育生物学研究,以刘筠院士为首的课题组在深入研究我国四大家鱼生殖细胞发育与受精规律的基础上,从理论上阐明了池塘条件下四大家鱼不能自然产卵的原因,为我国解决了四大家鱼人工繁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理论问题。上世纪 70 年代,开展了中华鳖、乌龟、牛蛙生殖细胞的发育规律和人工繁殖研究,并大面积推广应用。80 年代以来,重点开展了多倍体鲫鲤的研究,在世界上首次获得了两性可育的异源四倍体鲫鲤群体,利用四倍体鱼制备出的世界首例三倍体鱼并在全国28 个省市推广应用,产生了重大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自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 本学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除继续开展鱼类发育生物学研究外,还开展了心脏发育、神经管发育、骨骼发育与细胞凋亡以及发育中的蛋白质组学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 1996 年,我校“鱼类发育生物学与蛋白质化学”获准立项成为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0 年获得发育生物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 年被确定为湖南省重点学科;2001年以梁宋平教授为主任的“蛋白质化学与鱼类发育生物学”实验室被批准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5 年“长江学者”张健教授领衔的“动物重要器官发育的基因调控”获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计划资助;2006 年“多倍体鱼繁殖及育种技术研究中心”被批准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刘少军教授任主任。本学科现已形成了以刘筠院士为学科带头人,一批年青学者为学术骨干的研究团队,凝炼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处于学科发展前沿的研究方向;承担了一批包括国家“973”子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创新团队计划项目、国...